Post Thumbnail
「2025新竹美展」得獎作品展登場 即日起竹竹縣市同步展出

 Line

WeChat

新竹縣、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新竹美展」114年度的得獎作品展,即日起於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美術館及新竹市241藝術空間同步展出,包含西方媒材、影像暨數位內容科技媒體、立體暨造形藝術、東方媒材、書法篆刻、工藝設計等六大類共111件作品。

新竹縣政府秘書長李安妤表示,新竹縣市連續24年一起合辦的新竹美展,就算在疫情期間也沒有中斷,是大新竹孕育藝術家及培養藝術的搖籃,是非常重要的賽事。此次首獎的作品中,有連續四次得獎的藝術家,也有首次參賽就獲得首獎的年輕人,每一件作品都非常精彩。展覽自即日起至10月19日,歡迎鄉親把握機會前往觀賞。

文化局表示,今年度共計221件作品參賽,其中111件脫穎而出。六大類竹塹獎得主分別為:西方媒材類-唐灝楨女士;影像暨數位內容科技媒體類-吳開宏先生;立體暨造形藝術類-余成忠先生;東方媒材類-康興隆先生;書法篆刻類-陳玉霖先生;工藝設計類-陳弘洋先生。

西方媒材類竹塹獎得主唐灝楨女士,得獎作品〈霓虹之間與自己的對白〉,以多重自我形象描繪情緒能量,筆法成熟、風格獨具。影像暨數位內容科技媒體類竹塹獎得主吳開宏先生,得獎作品〈垃圾繁城〉,以拼貼與超現實影像語言揭露城市背後的沉重現實。立體暨造形藝術類竹塹獎得主余成忠先生,得獎作品〈看見世界(2)〉,運用多媒材打造具張力的有機結構,視覺層次豐富,不僅見證其創作理念的延續與深化,也反映出他對自我風格的堅持與創新。

另榮獲西方媒材類的三位紀念獎,分別是呂玉慶紀念獎得主劉蓉蓉的作品〈時光停靠處〉,以細膩寫實的技法描繪新竹火車站,透過空間氛圍與建築細節,展現歲月痕跡與寂靜中的生命流動。鄭世璠紀念獎得主古宛靜的作品〈根語〉透過充滿寓意的構圖與筆觸,探討文明、記憶與生命共生的關係,引領觀者反思人與環境間微妙而深刻的連結。

陳在南紀念獎得主曾可晴的作品〈焚夢〉以少女入夢為主題,結合祥瑞神獸與幻滅意象,營造出夢境與現實交錯的視覺敘事,象徵人類內在欲望與對救贖的渴望。鄧南光紀念獎則由陳信曄先生榮獲,作品〈時光縫隙裡的昭和與戰後〉,以無人入鏡的九宮格組照影像,拼貼出一場靜默卻擁擠的記憶展演,在這些堆疊的遺物中,看見歷史的幽光,緩緩閃爍於無人記得的盡頭。

東方媒材類由康興隆老師以〈蘆草清歡〉三度蟬聯首獎,筆觸細膩、意境深遠,展現其對東方美學的深耕與創新。膠彩畫家鄧春英則以〈七隻麻雀〉榮獲范天送紀念獎,畫面靈動悠揚,營造出溫潤且富節奏感的視覺體驗。書法篆刻類得主陳玉霖以〈王安石登飛來峯中堂〉融合草書、篆書與跋文,內容詮釋取得高度平衡,獲評審一致全票通過。工藝設計類得主陳弘洋以〈孤身一人〉結合個人生命經驗,呈現深層內在的對話與真摯情感。

圖:「2025新竹美展」得獎作品展今(3)日舉行記者會/竹縣府提供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