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城市意象 難忘記憶點

 Line

WeChat

《城市意象》的概念,越來越受到重視。建築物完成或是地景,豎立顯著「地標」,可增加獨特的印象或是令人難忘的「記憶點」。

「維基百科」指出,《城市的意象》是美國都市理論家凱文林區在1960年研究後提出,他認為,對於任何一座都市來說,體驗這座都市的人們的頭腦中,都存在著相應的一套心理圖像。

林區認定,幫助形成這些意象的是:路徑、邊緣、區域、節點和地標五種要素。尤其是「地標」(Landmarks),每為美學設計者偏愛,因為:一、人員無法進入的參考點。二、它們是建築物、標誌、商店、山脈、公共藝術品等。三、它們在它們所處的環境中,至少有一個方面是獨特的或令人難忘的。四、也可以使用移動點。

在南部高屏地區,我們隨處可見這種彰顯地方特色的「地標」及「城市意象」,可增加遊客的印象。

例如:屏東縣高樹鄉供應全台近15至20%的芋頭,品種是最常見的「檳榔心芋」,2021年芋頭種植面積為511公頃,僅次於台中大甲,為全國第二大芋頭產區,每年3、4月起便進入約半年的採收期。最有名的「泰山芋頭」,就在泰山村入口處,興建「芋之村」的城市意象,告訴遊客:泰山出產「芋頭」。

又如:高雄市旗山區名產香蕉,雖然產量不如從前,但是,名聲依然響亮,仍享有「香蕉王國」盛名。

市政當局在「美化」旗山的同時,在旗山橋下方明顯之處,設計豎立「香蕉」外型的城市意象,讓遊客知道:你已來到「金蕉」的故鄉。

還有:近幾年在高雄市偏鄉杉林推廣不餘遺力的葫蘆,已讓葫蘆藝術創作更多元、更多變化,葫蘆藝術已是獨一無二。

杉林近年以葫蘆藝術受矚目,帶動「瓜果之鄉」的生機。在進入山林的公路入口處,可看到葫蘆的城市意象造型,杉林國中大門左右,也有兩個可愛的葫蘆藝術造型,在在顯示:葫蘆藝術在杉林已生根。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