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稻農趕麻雀 媲美俄烏戰場武器大觀園

 Line

WeChat

台灣稻農早期趕麻雀,土法煉鋼,沿著稻田四週敲鑼打鼓之外,就靠稻草人。

古時的麻雀,也許比較笨,見到稻草人就怕,現在的麻雀,見多識廣,沒在怕這些老招了,在牠們的眼下,稻草人算「三小朋友」。

稻農跟麻雀之戰,己經纏鬥上百年,稻農的武器一代接一代,不斷推陳出新,麻雀心志雖小,不如鴻鵠,但對稻農武器的適應力也與時俱進。

魚米之鄉的嘉南平原,每年的稻產期,四處可見各式各樣的「逐雀武器」,台灣人沒見過當今俄烏戰場的武器,但看了稻農趕麻雀的武器,一樣嘆為觀止。

稻農趕麻雀的武器,己經進化到N次的2.0版,從敲鑼打鼓、租草人、五彩繽紛的彩帶、閃閃發光的光牒片、沖天砲等一直進化,如今真的連「大砲」都搬上場。

人們口中的「殺雞用牛刀,拿著加農砲打麻雀」,這些真的都出現在當今的稻田。

最放大絕的是連家用瓦斯桶都搬到稻田邊,加裝進口的「砲管」,透過定時器控制,只要管內的瓦斯達到設定的量,就定時自動燃放,這招,當然不可能打中麻雀,就靠轟然大響把稻田中的麻雀「嚇」跑一段時間。

還有一幅畫面,更讓不是農家子弟出身的民眾「大大的誤會一場」。稻農忙著其他農事,無法分身全程趕麻雀,於是購買「單發」的小火砲,再拿出拜拜用的「大支香」,每隔三至五公分就掛一枚,香柱燃燒到小火砲的「引信」,就主動燃放,發出聲響,麻雀膽小,低頭偷稻,突然聽到巨響,還是趕緊起飛一下。

有些人看了稻田邊「點香又放砲」,誤以為是稻農在祭拜土地公,祈求「五穀豐收」。知道真相後才嘆為觀止。原來小時侯琅琅上口的唐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是真的。

有些農婦,頭戴斗笠,包著頭巾,手持嗽叭狀的「火箭發射器」,把沖天砲插入管內,再點燃沖天砲往稻田衝,「咻咻」的聲響,也收到短暫嚇跑麻雀之效。

沒有「火箭發射器」的,則借用「味王、津津蘆筍汁」的鋁質空罐頭做發射架,沖天砲插入空罐內,邊走邊燃放。蘆筍汁是農家生津解渴的良方,廠商打死都不可能想到空罐還可當農家趕麻雀發射沖天砲的發射架。所以,稻農不讓蘆筍汁空罐回收,待著使用。

上述這些武器,雖然都會嚇跑麻雀,但最終都只收到短暫的效果,麻雀嚇跑一下,不久就又回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難怪稻農恨得牙癢癢的,看到麻雀就破口大罵兼詛咒「死厝角鳥阿,不緊去死死也」。

最近年間,有些稻農還不惜成本,在稻田上方加鋪一層細網,但採收前還得多費一道工,派人下田「收網」,不然割稻機無法下田採收。

少數「小地主大佃農」的農家,都自備架濆灑農藥的「空拍機」,麻雀太多時,火大派出空拍機到稻田的上空追麻雀。但一樣只收到「時效」,空拍機下降不久,死麻雀就又重返。

鳳凰何少雀何多,麻雀之亂,除非滅種,否則,稻農還有得纏鬥。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