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島嶼生息III:軍魂1975時間美術館 五件作品重新打開戰地記憶與當代凝視

 Line

WeChat

由台電公共藝術策畫的《島嶼生息III:軍魂1975時間美術館》,今年聚焦北竿兩大標誌性空間——軍魂電廠與40據點,以裝置、錄像與行為藝術重新照見戰地前線遺址,回應島嶼的地緣歷史與現實處境。從冷戰文化資產到當代藝術轉譯,邀請觀眾跟著藝術家一同直面那條模糊卻未曾遠去的戰線。


被禁止的攝影,阮義忠的《北竿1979》,用光影凝視歷史
北竿發電廠一樓川廊展出的《北竿1979》,讓觀眾可以快速認識半世紀前的北竿人文風景。攝影師阮義忠於1979年戒嚴時期走訪馬祖,當年相機仍被視為違禁品,但他依然在行程間隙穿梭巷弄,捕捉漁村、石屋、戰士與廟口等珍貴影像。這次特別選錄北竿段落,首次以大型投影方式公開展出,帶領觀眾重返一段用光影凝視歷史、靜默紀錄真實的前線歲月。

走入北竿的心臟,在跳動的聲響間,與建築、記憶對話
步入電廠主體空間,一隱照明設計顧問(劉炳毅、朱文英)創作的《軍魂之光》,以光影還原舊廠結構記憶,透過照明與建築對話;聲音藝術家王榆鈞採錄更多馬祖的地方聲景,《洋放之後,轟鳴與防空洞》則將昔日電廠的聲響,重塑為一座音場地景,觸發身體與聽覺的記憶召喚。

在40據點,用不同的視角,看見戰爭與前線的現實
在不遠處的40據點(中興據點),張立人帶來延伸自2023年的錄像裝置《FM81.11》。新版作在既有錄像裝置中,加入停擺的時鐘與女聲吟唱,映照戰地政務下那段日復一日、卻始終無法真正前進的時間與心境。

而最具挑釁性的作品,來自藝術家倪祥的《「我是對的」外傳-[欠打]》。他以火鍋料與海鮮為創作靈感,在荒謬又熟悉的飲食風景中,反問人們如何在吃飯閒談間,輕描淡寫地處理戰爭與前線的現實。這些被遺忘的食材如同被簡化的地緣論述,「我是對的」諷刺那些對馬祖指手畫腳卻不深入理解的言論,而「欠打」則模糊指涉對馬祖過度浪漫化的主流敘事——無法明說,也無法忽視。而更多精神標語則凝結與反諷了那些舉目可見隨處可及,卻從未被真正對話的訴求核心。
今年秋天,台電公共藝術讓被遺忘的電廠與據點不再只是記憶的標本,而是一個正在發聲的場域。2025年,誠摯邀請觀眾從這五件作品出發,重新思索前線與島嶼、歷史與當代、地緣政治與個人經驗之間的微妙關係。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拍楸 —— 你的海洋,我的陸
展期:2025/9/5-11/16
藝術島各項資訊:https://portaly.cc/matsubiennial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