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藝術島國際徵件藝術家接力上島 體驗馬祖風情

 Line

WeChat

今年馬祖國際藝術島首次辦理的國際徵件,旨在鼓勵世界各地的創作者以外部觀點轉譯馬祖冷戰資產,回應島嶼文化傳承與保存。獲選的三組藝術家來自台灣、加拿大、日本及澳洲,分別從冷戰與新冷戰文化、島嶼文化認同以及海洋文化永續這三個角度提出他們對馬祖的想像。三組藝術家:李佩珊(Panthea Lee)、米谷健+茱莉亞(Ken+Julia Yonetani)以及彭雅倫,已輪番抵達馬祖,進行場地探勘,並與在地社群互動,領略島嶼的多元風貌。

加拿大籍的台裔創作者李佩珊是作家,也是旅行世界各地,不斷為社會平權努力的倡議者。她去年回到台灣定居,企圖透過她多年累積的國際影響力讓台灣的創造力與韌性在全球舞台上被看見。她的提案《不是誰的棋子,我們是…》以工作坊為核心,希望透過在地故事的分享,讓世界看見權力對弈下,「棋子」們獨特的美麗與哀愁。該作品將在馬祖青年協會的協助下辦理創作工作坊,生成各具姿態的棋粒,設置在南竿26據點的棋盤上。

日本藝術家組合米谷健+茱莉亞則提出《生命之網》的創作計畫,以特定場域裝置的方式創造沉浸式的體驗作品。這是一件透過紫外線光照產生互動的現地裝置作品,這件作品以釣魚線為媒材,頌揚世間萬物生命系統緊密不可分割,也說明人類與海洋之間的相互依存。他們登島的首要任務便是走訪據點,尋找適合的裝置空間,最後在文化處的協助下,確認作品落腳山隴排練場,期待成為本屆藝術島展出的亮點。

本屆入選提案中,作為台灣藝術家代表彭雅倫,她幾年前曾以專題記者的身分到馬祖採訪,對廟宇中如白馬夫人等特有的女性角色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提案《白馬非馬》因此以馬祖特有的陰性神祇力量出發,探究女性角色在島嶼幽微的、隱蔽的、彈韌的、不可知的符號與記憶。她的研究成果將轉化為影像,與在地社群以共創的方式,用回收織品拼貼、編織創作,於梅石營區特約茶室的公共空間展出。

在全球變動與地緣張力升溫的當下,馬祖國際藝術島期盼透過藝術與世界連結,以藝術作為橋梁承接歷史、回應當代、展望未來。邀請各界密切關注徵件藝術家動態,跟著他們一同感受馬祖島嶼蘊藏的豐沛能量與創造力。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拍楸-你的海洋,我的陸

展期:2025/9/5-11/16

FB:www.facebook.com/matsubiennial

IG:www.instagram.com/matsubiennial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