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情,花果有靈,羅漢松的樹名沾了「佛光」,成為鎮宅、避邪的吉祥樹,「厝前種羅漢,沒賺麻抹散 (不用賺也不會窮)」流風所及,高雄市很多的宅第門前或庭院也一窩蜂種起羅漢松。
羅漢松是松樹之一種,但沾「羅漢」之光,身價水漲船高,十幾年前風迷海峽兩岸,國內盆栽業及「阿六仔」的交易,一次動輒數千萬元現金。
羅漢松成名,可能與它的果實形狀有些關連,它的種籽分上下兩粒,上方的是種籽,下方的是果托。果托成熟後會由綠色漸層轉為暗紅色、紫色,成熟蒂落。
下方的果托較大,托著上方綠色種籽,好似光頭和尚穿著紅色僧袍,兩粒之間,還會長出一條很像佛珠的線條,於是被形容像觀音拜羅漢、羅漢拜觀音,果托的微凸狀,更像雙手合十誦經的小沙彌,因為這樣,所以被叫羅漢松。。
羅漢松是兩岸迷信鎮宅、避邪者的最愛,廿幾年前,盆栽界掀起「羅漢風」,不出數年,台東離島蘭嶼島山上原生種的羅漢松,全部被盜採變賣到台灣再轉進大陸。
大陸經濟崛起後,有錢人家還雇人到香港山上盜採,得手後再派小型汽艇載回工廠、公司、豪宅前種植。
那些年,台灣流行一句押韻的台話:「厝前種羅漢,沒賺麻抹散」。事實上,厝前種了羅漢松,就真的不用出去賺也不會窮嗎?這答案只有天曉得,聽聽就好。不信的話,自己家種一棵,然後不必出去賺錢試看看日子能不能過?
高雄市旗津老街聚落的一些老宅,最近幾年間陸續翻新,很多屋前也都種了一棵的羅漢松,內行人路過,順口問屋主「為何會在厝前種這棵羅漢松?」屋主也答不出個所以然,說是「承包建商建議的」。
但當聽到這句「厝前種羅漢,沒賺麻抹散」時,立馬高興得不得了,先道謝金言美語,還接著說「那就種對了」。但有一位阿嬤聽了,半信半疑的說,「我兒孫們也都得出去賺才有三頓可吃啊」。
高雄市區很多的大樓中庭或透天厝前,也都種了羅漢松,住戶的解讀也是那一句:「厝前種羅漢,沒賺麻抹散」。其實這是建商銷售的「話術」之一,建商都跟住戶說:「送這棵樹,比送一套廚具還值錢」。
建商送羅漢松,早期都跟盆栽園購買盆景,一盆數萬元,盆栽業者趁機大發利市數年。但建商精得很,將本求利,很快就鑽出門路,派人直接到中彰投產地向樹農買下整片的羅漢松,但不上盆,整棵當庭院造景的景觀樹一戶送一棵,物美價廉,盆栽業者從此敗市,哭天喊地。
大陸經濟崛起後也「肖」羅漢松,早期到大陸投資園藝業的台商,仲介大陸的同業,「買空賣空」,依照片的樹型先找到買家,然後殺到台灣來「收購」,高雄最高紀錄曾有一位陸商,帶著三千萬的現金,在兩三天內到高雄市各盆栽園收購,一棵數十萬元到百萬,看上了就是一口價,現金交易,隔天工作團隊的專業工人隨手來挖走,高雄市一堆精品被收購一空。
盆栽業者看準後勢,紛紛到中彰投地區購買高大的成樹回來矮化,接枝造型,準備數年後塑身成型,再撈一筆。
高雄的盆栽業者,利之所趨,磨刀霍霍,人人練就一把「速成盆栽」的好功夫,他們把買回來的成樹攔腰矮化,再利用小苗以「壓條嫁接」方式造新枝進行塑身,不出三五年就成型,移植到盆器,待價而沽。
但沒想到「阿六仔」不知是經濟泡沫或瘋夠、瘋過,不新鮮了,從此一去不回,建商也自找貨源,如今留下滿園的羅漢松,有行沒市,乏人問津,業者邊泡茶邊幹譙「又被阿六仔給騙了」。
羅漢松的身價,精品動輒數十萬到數百萬,一位台商回台在彰化田尾自建豪宅,種了一棵百年羅漢松,號稱那棵身價高達千萬元。嘉義朴子一位政界人士,自家庭園所種的羅漢松,總價宣稱超過五千萬。
中部地區是台灣盆栽窩,老羅漢松不少。但論粗大,最大的兩棵可能就在台南市。其中一棵,就在山上區自來水道博物館園區內,直徑近二公尺,胸圍要三個成人展臂合抱。該博物館是1922年建築,距今滿百年,所以,研判那棵的樹齡己百年。
另一棵種在台南鹽水岸內糖廠舊廠區內,三棵成群,都高三層樓以上,其中最粗大的那棵,樹幹直徑約一公尺,樹腰叉成二幹,應也百年,沒被塑身過,高聳廠區,是「鎮廠之寶」。山上與鹽水這幾棵老羅漢,都己被列管為「珍貴老樹」加以保護,不可能買賣。
一般的喬木,難辨雌雄,但羅漢松就是有公母之分,公的只開花,狀似桑椹果,母的沒開花就直接生出果粒,「羅漢拜觀音」狀的果粒,就是母樹所生,所以,有種籽的就是「母羅漢」。
台南市政府在2022年5月9日也追「羅漢風」,在博物館百年紀念時,又追種22棵羅漢松,使得原本就有數十棵百年老羅漢松的水道博物館園區成為台灣平地少見的羅漢松群,市府的期望是老樹新苗相呼應,讓水道博館繼續閃耀風華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