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行政院長卓榮泰視察嘉義縣番路鄉農會 中央地方合力推動柿子產業升級

 Line

WeChat

行政院長卓榮泰(21)日南下嘉義縣番路鄉農會,實地視察冷鏈運用及新廠興建規劃,並親自聽取地方訴求。卓院長現場拍板,要求農業部加速核定,讓懸宕多時的柿子加工廠計畫終於露出曙光,為地方農業注入新希望。

嘉義縣番路鄉素有「柿子故鄉」之稱,全鄉種植面積約200公頃,年產量逾4,000公噸,占全國七成,是台灣柿青主要供應地。然而,由於現有加工場空間有限、設備老舊,每日處理量僅約2.16公噸,不到總產量的3%,導致柿子旺季時無法有效消化龐大產量,農民收益長期受市場波動影響。

為翻轉困境,番路鄉農會已投入逾1億元購地,並規劃總經費1.9億元的新建計畫,擬打造全台首座兼具柿子加工廠與食農教育中心的現代化場域。該計畫將整合冷鏈保鮮、智慧化加工、食品安全驗證與觀光導覽,除提升加工量能外,還能延伸柿子產業價值鏈,帶動地方創生與青年返鄉就業。

卓榮泰院長視察後,對番路農會展現的決心與努力表示肯定,並立即指示農業部全力協助,強化冷鏈與設備補助,同時協調跨部會資源,確保1.9億元新廠能順利落實。他強調,農業升級不僅是農產品的加值,更關乎農民穩定收益與農村永續發展,番路新廠將成為地方產業升級的重要示範。

嘉義縣長翁章梁指出,柿子產業是嘉義重要的經濟命脈與文化象徵,縣府將全力配合推動。農業部次長胡忠一、農糧署署長姚士源也表示,加工廠興建可有效改善產銷失衡,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市場競爭力,讓番路柿子在國內外市場持續擦亮品牌。

蔡易餘立委指出,番路鄉農會多年來積極推動柿子加工,但中央補助過去僅限於冷鏈設備,始終未能支應加工廠本身建設,導致農會能量不足,難以全面照顧柿農。卓榮泰院長現場拍板,要求農業部加速核定整體計畫,讓新廠早日啟動。

圖:行政院長卓榮泰視察嘉義縣番路鄉農會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