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鼓山區自強新村住宅都是平房,家家戶戶有圍牆,牆頭上「機關重重,殺氣騰騰」,外人看了既納悶又怕怕,為什麼這個眷村的圍牆上端都佈滿鋼釘、玻璃及蛇籠,到底係安怎,住戶在怕什麼、防什麼?治安這麼差嗎?
自強新村是日據政府於民國24年所興建,做為海軍士官宿舍,民國37年間,國民政府把這處日遺宿舍用來安頓來台的海軍士兵,因此,所有的建物,到目前為止都是「日本宿舍」的風貌,都是平房,沒有二樓建物,所以,這裡的住戶家裡都沒有樓梯。
早期的這處日軍宿舍,採開放式規劃,一戶一間,各自獨立,戶與戶之間沒有圍牆。但後來國民政府海軍士兵入住後,沒出幾年,家家戶戶都築起高牆,互不相通,提高了居民眷舍空間的隱密性。
也就是說這裡的住戶進了牆門後就看不到左鄰右舍在幹什麼,為何會如此?現在的住戶多數是第二代、第三代,也搞不懂「長輩們」當年的思維,只臆測當初應該是為了安全性及隱密性吧。
每戶的圍牆都超過二公尺高,都是密閉式的,沒有半腰式的,行人穿梭於巷弄間,看不到牆內的人與事,同樣的,牆內的住家,也得打開圍牆的門探出頭才能看到門外的「世界」。
更特殊的是絕大多數的圍牆,上端都還明顯的露出「殺氣」,包括尖銳的鋼釘、鋒利的玻璃碎片、鐵絲的蛇籠網及最現代化、鎮暴用的「白鐵防爬蛇籠刀網」。除了這些之外,圍牆上還攀爬茂盛多刺的九重葛。
這些設施,每一項看起來都「鋒利無比,殺氣騰騰」,除非身著特殊的防護裝備或架梯爬越,否則誰碰上誰倒霉,保證全身「皮開肉綻,流血流滴」,無能倖免。
從現狀而看,這些設施是一代一代「演化」的,先後順序可能是玻璃碎片、傳統式的鐵絲蛇籠、鋼釘而至最先進的「白鐵防爬蛇籠刀網」。
牆上的鋼釘及玻璃碎片,都用水泥牢牢固定,有的玻璃碎片可能年代久遠斷了「尖頭」而重新再裝,新裝的玻璃碎片看起來更銳利,很多都像喝酒鬧事敲破的酒瓶,有些是玻璃窗的碎片,不容碰觸。安全強化玻璃在這裡根本就是廢物,毫無用武之地。
傳統的鐵絲蛇籠,長期風吹日晒雨淋,生鏽腐蝕,住戶改用最先進、警方用於抗爭防暴的不鏽鋼材質的「白鐵防爬蛇籠刀網」,一圈纏著一圈,太陽照射下,散出刺眼的閃光,「看到就挫到」。
這些「白鐵防爬蛇籠刀網」有沒有像「美國老大」川普在美國與墨西哥邊境築高牆架電流網那樣,也通了電流?住戶沒親口證實,外人不得而知。
自強新村西側只有一路之隔就是軍事管制區及彈藥庫,管制區的圍籬的防護措施都比自強新村的還遜色。很多外人進入自強新村拍婚紗或聞桂花香,看得霧殺殺,邊走邊像柯文哲抓著頭問自己「這裡治安真的這麼差嗎」?
外人一堆的問號,包括:這裡治安有這麼差嗎?都是一般住家,有需要搞到這樣嗎?圍牆那麼高,玻璃碎片及鋼釘就夠強了,還需加裝先進的「白鐵防爬蛇籠刀網」嗎?
這樣的「防護牆」,在全高雄市、甚至台灣各地,可能都很少見,環境所逼,被猴所害,這絕對不是自強新村想要營造的「社區意像藝術裝置」。
自強新村的住戶為何如此大費周章於此事?住戶說,自強新村宜居友善,社區治安很好,早期應該只是單純基於住宅的隱密性而築牆。後來會在圍牆上端加裝這些「殺器」,不是為了防盜,而是為了「防猴」。防小偷的成分占不到百分之一,因為小偷想越過圍牆上這些「殺器」就一個頭兩個大。
自強新村位在壽山腳下,壽山獼猴惡名昭彰,隻隻都是出了名的「潑猴」,獼猴經常成群結隊大舉下山入侵社區,為了防止猴子輕易攀牆而入,所以,早期先築高牆,但防不了,於是才在牆頭上加裝玻璃、鋼釘及蛇籠及加種九重葛等多層防護設施。特別是新村西側靠壽山的住戶都是重災戶,防護設施層層疊疊更嚴密。
居民指出,這些潑猴「五告囂張」,入侵民宅後如入無人之境,直接進門翻箱倒櫃找食物兼搞破壞。他家的客廳就曾出現一大群的猴子,有的還大辣辣坐在沙發上剖花生、啃瓜子、還有的玩電視、冷氣遙控器,他嚇到不敢驅猴,自己先奪門而出,「把家留給牠們」。
居民指出,其實這些防護裝置,「防得了小人但防不了猴子」,道高一尺,「猴」高一丈,因為進出的猴子都是「識途老猴」,穿梭自如,那邊有洞就往那邊鑽,熟門熟路,堵不了牠們進出。
而且猴子的「偷天本領」天天在進化,牠們發現牆頭有「殺器」後,改採空襲,「高來高去」,爬上電桿後走鋼索(電線)進出,防猴效果不如預期,但都花錢裝了,能奈何,拆掉還得多花一筆,有時候換心轉念,心裡上當做多少有效,撫慰一下自己受創的心靈。
飽受猴害之苦的居民,改變不了牠們,就只好改變自己,出門盡量記得把門窗關緊鎖上,室外的就隨便讓牠們一家跳過一家逛大街,畢竟牠們是比居民先到的「原住民」,留一份福氣給更需要的牠們也是幸福。
1985年,李祐寧導演、鍾楚紅、蘇明明、費翔、林瑞陽等人領銜主演的影片「竹籬笆外的春天」,劇中描述著兩位從小在眷村長大情同姐妹的女孩卻同時愛上青梅竹馬的飛行員的故事,影片叫好又叫座,「竹籬笆」從此昇華為眷村的代名詞,自強新村如今己看不到竹籬笆,「極度防護」的圍牆內,不知是否還有影片劇情中的那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