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北竿作為「迴島嶼吧」的主題島嶼,由旅外馬祖藝術家陳敬寶接任策展人,以「神人之際,縹幻之島」為題,邀請觀眾與藝術家共同踏上一場漫長的歸家旅程,重新與北竿之魂共鳴。還有許多策展團隊與藝術家一起深入北竿日常,結合地景、歷史與信仰,帶來橫跨影像、裝置與演出的多元作品,遍布聚落、據點、電廠、店家與公共空間。
讓我們一起透過「島嶼馬祖」、「海洋馬祖」、「前線馬祖」三條路線,帶領觀者走進不同層次,過往不曾被看見的北竿精神風景。
路線一:「島嶼馬祖聚落記憶與信仰的轉譯」
1.坂里聚落《尋常人家》
2.坂山大宅《擺暝嘉年華》
3.芹壁聚落《鐵甲元帥三部曲》、《御甲戲園》
4.塘岐故事館《島上有聲,霧裡有人,夢中有神》
5.后沃聚落《風化顯影》、《海量》
陳敬寶於坂里聚落展示最新《尋常人家》系列作品,透過八組地方耆老的影像,細膩描繪日常卻不平凡的環境肖像;在開闊的坂山大宅,陳伯義《擺暝嘉年華》紀錄了馬祖最重要的信仰慶典。
來到芹壁聚落,許家維曾前進威尼雙年展的《鐵甲元帥三部曲》及《御甲戲園》,首度回到北竿正式展出;塘岐故事館內,林羿綺《島上有聲,霧裡有人,夢中有神》呈現馬祖北竿女性在神話、語言與夢境中的集體意識探索。
鄰近北竿機場的后沃聚落,陳以軒的《風化顯影》將島嶼氣候下斑駁的落漆紋理轉化為時間的印記。另外在空間治理與家屋記憶,則有林聖峰的《海量》延續藝術島「轉厝計畫」,以高低錯落的酒甕裝置,回應閩東家屋敘事,串連聚落與海平面的觀看經驗,也深入后沃照見往日的釀酒記憶。
路線二:「海洋馬祖拍楸與共生的當代表述」
橋仔聚落《漁汐》、《魚漬》
馬祖的海洋文化與漁業智慧,是島民記憶的根與網。「拍楸」是澳口聚落人們與海依偎共生最深的記憶,也是橋仔聚落自1920年代至今,捕撈蝦皮的一頁鼎盛漁業史。藝術家劉致宏繼2023《漁光》之後,本屆最新力作《漁汐》、《魚漬》,與地方耆老黃鵬武多次訪談交流,以作品重新捕捉呈現過往漁網編織、海流變化與飲食記憶,從日常勞動中重建與海共生的精神地景。
路線三:「前線馬祖,戰地歲月的記憶迴響」
1.軍魂電廠《軍魂之光》、《洋放之後,轟鳴與防空洞》、《時間行者》
2.40據點《FM81.11》、《「我是對的」外傳-[欠打]》
3.塘岐龍福山莊《暗光屋瓦》
4.15據點《據點的凝視》
曾獲CNN、AFP力推,北竿最具前線與歷史張力的空間的「軍魂電廠」今年再度開放,本屆台電公共藝術以「島嶼生息III:軍魂1975時間美術館」為題,邀集多組藝術家共同進駐創作,回應自1975年馬祖迎來電力半個世紀的時代記憶:由一隱照明設計的《軍魂之光》與王榆鈞採集創作的聲音地景《洋放之後,轟鳴與防空洞》,再次鼓動軍魂電廠的心臟;驫舞劇場統籌演出的《時間行者》,更有11組舞者輪番上島,在9-10月的周末帶領大家深入軍魂的時間;一樓電廠空間更有攝影師阮義忠的作品投影《北竿1979》,映照往日北竿榮光。
除此之外,40據點(中興據點)特別邀請第23屆台新藝術獎的藝術家共同展出:張立人《FM81.11》曾前進光州雙年展,本屆以加長完整版再度進駐重現;倪祥《「我是對的」外傳-[欠打]》以扭曲日常的視角,重新凝視前線一切荒謬諷刺的備戰狀態。
而由艸非火(辛綺、陳雋中)策劃的「儂客齊坐:燈火,莫透出去」策展計畫,透過藝術導入與南竿、北竿及東引店家合作,在北竿塘岐的龍福山莊,藝術家徐景亭《暗光屋瓦》融合馬祖在地建築特色的壓瓦石元素,並回溯戰地政務的燈火管制歷史。同樣隸屬「迴島嶼吧」策展計畫,陳伯義《據點的凝視》透過攝影景框捕捉射口的風景,並展示於后沃15據點。
上述作品透過聲音、影像、裝置與表演,全面翻轉前線空間記憶,讓島嶼與國族歷史的張力被重新觀看與對話。
【北竿官方行程資訊】
為便利旅客體驗北竿策展重點,藝術島推出北竿一日遊官方行程,開團日為:
9/14、9/28、10/12、10/26、11/2、11/9。
行程涵蓋:北竿發電廠、40據點、聚落展區與重要作品,並安排於藝術島官方餐廳或特約店家享用午餐。完整資訊請見報名頁面。>>>https://reurl.cc/9n7kNv
或電洽北竿川勝旅行社-王經理0928-037-104
馬祖藝術島不只是藝術展,更是一場從馬祖出發的文化總動員。今年秋天,邀請您登島北竿,親身感受前線記憶、海洋智慧與島嶼靈魂的共振時刻。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拍楸 —— 你的海洋,我的陸
展期:2025/9/5-11/16
藝術島各項資訊:https://portaly.cc/matsubienn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