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台南南山公墓文資審議結果不登錄文化景觀

 Line

WeChat

  引起台南市南區里長全體強烈反彈的南山公墓全區保留案,文化局5日公布4月23日舉行的文資審議結果,多數審議委員認為「尚未符合文化景觀登錄基準」,決議不予登錄;市長黃偉哲立即回應,後續將推動南山公墓朝「記憶地景」、「市民綠地」或「文化教育空間」的轉型與再生發展。

  黃市長表示,他尊重審議結果,雖然此次審議未能通過,但社會各界仍珍視南山公墓的歷史記憶與文化意義,市府將借鏡國外案例,推動南山公墓轉型為「生命教育園區」,兼顧歷史保存與城市發展需求。他對社會各界的關注,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也表達感謝。

  黃偉哲進一步指出,已責成民政局啟動南山公墓未來發展的先期規劃作業,除重新評估殯葬設施專區所需面積外,也將納入墓葬保存區的規劃,廣泛聽取在地居民、文史團體及土地權利人等多方意見。

  規劃過程將導入專業審查與公開參與,務求在尊重文化、合理使用與公共利益間取得平衡。黃偉哲強調,南山公墓將轉型為一處市民可以親近的「生命教育園區」,不僅為先人留下尊嚴與記憶,也為市民提供一座兼具生態、教育與文化功能的生命教育園區,真正落實保存與發展共榮的願景。

  南山公墓位於南區台南機場旁,面積達130公頃,僅有少部分為私地,絕大部分為公有土地,為台灣面積最大的墓葬區,古名「桶盤淺」遠自明鄭時期開始墓葬,歷史最久的墓葬為崇禎年間曾振暘墓,延平郡王的兩位早夭兒子和曾蔡二位姬妾也埋葬於此。

  108年間,市府計畫運用公墓用地開發為墓葬設施使用或解除墓葬,民間團體反對,提議送審南山公墓132座墳墓,要求列為文化景觀予以保留,歷經調查研究、說明會、現勘、公聽會等多項程序,予以列冊,今年進入全市文化資產審議階段,由22位委員審議。

  由於提議團體喊出全區保留口號,南區里長聯誼會的墓區附近6里組成南山公墓更新發展促進會,予以反制,要求適度保留,雙方在今年3月30日舉行的私有地主公聽會中發生口角衝突,發動南區居民連署,獲得3千人響應南區6位市議員全部力挺,更集體向黃偉哲市長當面陳情。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