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嘉義市創全國先驅以生活圈為核心成立 跨六校實踐「府校跨大步 永續加速度」

 Line

WeChat

嘉義市地處雲嘉嘉共同生活圈中心,為推動區域共榮共好,實現永續發展目標,市府與六所在地大專院校共組跨校永續平台。嘉義市政府於今(25)日舉辦「嘉義市與六校永續實踐平台成立記者會暨首長會議」,強調大專院校為地方發展之重要推手,攜手中正大學、吳鳳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南華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嘉義大學等六所雲嘉嘉地區的六所大專院校共組平台,藉由學術專業為城市永續發展注入嶄新之力,實踐「府校跨大步,永續加速度」的平台願景。

中正大學校長蔡少正表示,學校鄰近斷層帶,一向關注地震事件與防震議題,今年四月初地震頻繁期間,地環系教授也多次接受媒體採訪,提供社會大眾專業知識解說和防災概念。此外,中正大學設有台灣南部地震研究中心、環境與災害監測中心、地震博物館等不僅擁有精密儀器進行災害研究,也典藏大量的嘉義地區防震、防災資料。

蔡少正指出,中正提供的永續計畫之一為「強化嘉義市木構造建築物之防災韌性」,目標為守護嘉義市木構造文化資產,執行團隊將整理與分析木構造數據、建置智慧防災即時監測系統、建置數據庫系統等,並針對木構造場進行耐震評估,精準掌握木構建築物狀態。

嘉義市府表示,「嘉義市與六校永續實踐平台」服膺第17項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17)-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共同實現永續願景。市府召集文化局、民政處、社會處、建設處、教育處、衛生局、環保局、觀光新聞處等八個局處,共提出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進步面向的8個方案。六所大專院校則整合各校研發單位、產學單位及相關院所,發揮大學人才、專業、創意等優勢,結合地方需求,共提出回應防災、健康、國際等議題的7案計畫等。透過此平台,市府與大學間形成產、官、學三方緊密的夥伴關係,整合學術專業與市政實務,促進更多交流與互動。

嘉義市作為雲嘉嘉共同生活圈的中心,是雲嘉嘉地區第一個通過《淨零排放永續管理自治條例》的縣市,除彰顯永續是市府施政的重要理念,更因鄰近大專院校可做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智庫,而能加速推動永續,為區域發展帶來新的新面貌。市長黃敏惠呼籲,對永續議題的關注不應有地區限制,沒有人是局外人,只有團結一心,跨域共同推動,促進生活圈永續實踐,才能實現區域共好的願景。


圖:嘉義市與六校永續實踐平台成立記者會暨首長會議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