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意盎然的十一月 當36位前輩抵達廈門五通碼頭,一場串聯廈漳泉龍四地、承載兩岸同胞深情的文化交流之旅正式啓程。 台灣孫文南院暨金馬台澎兩岸交流協會執行會長李正圻先生率代表團以下 金馬台澎兩岸交流協會慈善發展主任委員陳玉美 孫文南院百工百業兩岸融合服務中心副主委傅健平 台灣港澳台美術家協會榮譽主席蔡登輝 台灣港澳台美協常務副主席樓震宇 孫文南院廈門聯誼會主任黃慶勇 及團員張義鋒林初美夫婦、蘇陪陵江碧玲夫婦、曹立光羅致望夫婦、賴國光、吳立中、陳梅欽,洪東銘,陳良彰、陳志忠等一行共36名 兩岸信物寄鄉愁 台胞捐贈藏品聯結閩台情 11月20日,台灣孫文南院暨金馬台澎兩岸交流協會執行會長李正圻帶領36人一行走進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旅程從泉州閩台緣博物館開啓,館內一件件承載著閩台民俗、商貿往來的文物,讓同行的兩岸長輩頻頻駐足。
館員在旁輕聲講解,從明清時期閩台先民共同的農耕工具,到近現代兩岸同根同源的信仰印記,每一段故事都印證著“兩岸一家親”的深厚底蘊。 團員並帶來台灣少數民族手工錢包、勳章等19件台胞家書家藏完成捐贈,以實物承載兩岸深情,續寫同胞情誼。
此次捐贈的藏品中,台胞林初美女士獻出的一枚玉鐲格外引人關注,這枚“傳家寶”跨越海峽、傳承四代,隨其曾祖母從大陸遠赴台灣,後傳遞給台灣出生的祖母,是家族聯結兩岸的重要情感信物。林初美女士直言,泉州作為曾祖母的祖籍地,將玉鐲捐給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是家族一致認可的最佳選擇,讓信物回歸故土,延續兩岸情感聯結。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副館長王舜志表示,此次捐贈藏品涵蓋祖輩跨海峽老照片、民俗老物件、兩岸往來紀念物品,不僅充實博物館館藏,更以鮮活實物為紐帶,拉近兩岸同胞心靈距離,見證兩岸同根同源的深厚羈絆。
當日活動中,30位台胞同步加入博物館“博物館之友”隊伍,以社會力量助力博物館發展,為兩岸文化交流添力。 位於福建省泉州市的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是聚焦大陸與台灣歷史關係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始終深耕兩岸交流合作,目前已收錄台胞捐贈藏品6000余件,成為承載兩岸記憶、促進同胞相知相融的重要平台。 隨後漫步開元寺,千年桑蓮古樹蒼勁挺拔,東西雙塔矗立雲端,大家一同細數古寺與台灣佛教寺院的淵源,讓這份跨越海峽的文化聯結愈發清晰。
從永定土樓的圓樓穹頂下,聽導遊講述客家先民遷徙途中,兩岸客家人共守的家風祖訓;到長汀丁屋嶺的黃泥牆前,一同觸摸乾隆古井的斑駁石沿,感受共同的客家鄉愁;再到漳州明清古街的徐厝巷,在台灣徐氏後裔祖厝前,兩岸同胞圍坐暢談,分享家族遷徙故事,每一處場景都滿溢著同源同脈的溫情。 旅程尾聲,諸位在廈門何厝順濟宮裊裊香火中,望著兩岸同胞並肩祈福的身影,滿心感慨。
這場旅程不僅是閩地風光的品鑒,更是兩岸文化的交融、親情的凝聚。 未來協會繼續以旅程為起點,參與更多兩岸文化交流活動,讓更多兩岸同胞在尋根問祖、文化共鳴中,共繪兩岸融合發展的美好畫卷。 閩南福地敘融合,兩岸同心啓新程 漳泉龍廈話同源,攜手奮進譜新篇 閩南山水牽兩岸,七日同行促融合 廈漳泉龍承文脈,兩岸同心向新程
#孫文南院 #金馬台澎兩岸交流協會 作者 黃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