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張孝綱骨醫:肌少症有年輕化趨勢

 Line

WeChat

肌少症,最近又成為病友討論的焦點話題。
所謂「肌少症」,醫界的定義,泛指:肌肉質量減少、肌力下降,及體能衰退的狀況。主要症狀,包括:體力衰退、活動量減少、及肌肉外觀的變化,如:手部、鎖骨等部位的凹陷。預防和治療肌少症的關鍵,在於營養補充和規律運動,早期發現,可提早介入改善症狀。
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骨科醫師張孝綱指出,「肌少症」與正常老化,不可混為一談,對健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預防治療關鍵因素:營養補充與規律運動,很重要。
張孝綱醫師指出,早期發現,提早介入以改善。他強調,肌少症不再是銀髮族的專利,年輕族群飲食習慣不佳、缺乏運動,會造成肌少症提早報到。
最近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全台約有30萬名長者銀髮族,深受肌少症影響困擾。
張醫師提醒,門診時,有不少病友求助,他也察覺,肌少症有年輕化趨勢。如果忽略,恐增加跌倒風險,或加重脊椎退化。70歲以後,肌肉量與肌力流失速度更快。衛福部統計資料說,65歲以上長者銀髮族,盛行率約6.8%到10%,不能小忽。
張醫師說,一名70歲男性病友,僅僅是騎機車停車跌坐,就發生骨裂,經微創手術,現已痊癒。
張醫師強調,多曬太陽,避免久坐,有助延緩肌少症,衛福部提醒:40歲以上族群,更要特別注意。
圖/劉姓病友提供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