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跨域海洋劇場《王船海緣》登場 海委會以藝術引領全民關注海洋文化

 Line

WeChat

海洋委員會推動的「海洋文化領航計畫」持續鼓勵藝文團隊以創新形式詮釋臺灣與海洋的深厚連結。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自製、並獲海委會補助支持的跨域海洋劇場《王船海緣:踏浪築夢的海岸巡禮》,9月21日晚間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隆重登場,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反應熱烈。

《王船海緣》以「海洋」為核心意象,從臺灣海岸風貌與生活汲取靈感,透過踢踏舞、現代舞、北管、街舞、爵士等多元表演,結合節奏樂器與科技媒材,展現海浪、魚群、沙岸、珊瑚礁及王船祭等元素,營造傳統與現代交融的舞臺語彙。演出共分六幕,從造船開篇,帶領觀眾走訪臺灣各地海岸,體驗壯闊的海景、常民生活與信仰,彷彿展開一場藝術化的環島海岸巡禮。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陳慧珊在演後座談指出,本劇從創作之初即鎖定臺灣海岸文化與意象為核心,並融合音樂、舞蹈與科技表現手法,希望觀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重新理解海岸價值與意義。她特別感謝海委會的支持,讓創作兼具藝術性與社會意涵。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胡健驊則分享,他長年研究海洋科學,透過劇場看見海洋故事與永續意識的轉譯,深感藝術能突破學術藩籬,讓艱澀的環境議題更貼近人心,並成功拉近了民眾與海洋之間的距離。
海洋委員會表示,海洋是臺灣最重要的自然資源與文化根基,推動「海洋文化領航計畫」的目的,即是讓民眾在藝術體驗中自然凝聚

對海洋的情感與認同。《王船海緣》以跨域形式結合當代表演藝術與傳統文化,深化社會對海洋議題的共鳴,堪稱藝術創作凝聚公共認同的典範。

海委會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更多海洋主題藝文創作,讓海洋文化走進社區、校園與國際舞臺,讓海洋不只是地理存在,更是臺灣社會共同的文化記憶與價值。透過藝術的力量,形塑永續的藍色國土願景。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