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台南郭醫暴食症患者消夜吃9包泡麵治療10年

 Line

WeChat

  少年時期暴食症會造成身會造成身心困擾嗎?台南市郭綜合醫院指出,該院一位患者心理因素造成長年飲食失調現象,經過多家醫院長達10年的反覆治療,數度進出精神科病房,目前健康狀況已有「控制」,然而每週暴飲暴食狀況仍達3次,他每天都要和飲食失調症抗爭,也成為全家人的共同困擾。

  郭醫身心科主任黃泰銘說,這名男性患者今年40歲,身高164公分,體重59公斤,屬於中等身材,10年前國中時期,因追求異性被嘲笑身材太胖,開始嚴格執行飲食計畫,瘦一點之後,開始感受到人生有價值,但過度飲食計畫愈來愈難以執行,受不了飢餓,失去自制力而躲在房間大量狼吞虎嚥,幾乎每天每次可吃下8-9包泡麵後,卻以催吐方式將食物吐出來,

  患者因此入院好幾次,往返成大和郭綜合醫院就醫,尤其他被家人碎唸後,覺得心情更糟,就用吃東西方式來發洩,吃到很撐很不舒服狀態,一蹲下就能將食物吐出來,之後相當焦慮且後悔及內疚。就診時經常更換女,醫師唯有以藥物治療,控制暴食狀況不要變差。

  黃泰銘指出,暴食症好發於青少年的飲食失調疾病,通常與受到社會風氣及對身體形象的錯誤認知、缺乏自信相關,先是不恰當的節食變成無法控制自己的進食行為,病患能吃超量的食物,暴食症患者,會極度關心身材和體重、以此來獲得自我評價。

  所以他們在瘋狂進食後,會以催吐、灌腸或大量運動等補償行為來防止體重增加,所以暴食症的個案很少有體重過重的問題。但是暴食患者的補償行為對身體的生理機能有很大的影響,如:因自行催吐或濫用瀉劑產生嚴重胃腸道問題等等。

  另外一種常見的飲食失調是夜間狂食,又稱 “夜食症候群”。夜食症候群與情緒障礙及睡眠障礙存在著密切關聯。患者以「進食來澆愁」,這是一種病態的減壓方式。晚上情緒不佳想吃東西,且必須吃東西才能入睡,通常陷入早上食慾不振、夜間狂食的惡性循環,不僅會影響睡眠品質,狂食後的潛在後果就是肥胖,又會產生罪惡感。

  進食異常患者飲食恢復正常不是件容易的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改變更為理想。採用心理諮商與藥物的治療方式,找出問題的根源,審視是否有憂鬱、焦慮等症狀,輔以認知行為治療,改善思考行為模式,進而改變自己的飲食行為。

  黃泰銘強調,暴食症藥物治療主要是以抗鬱劑為主,這類藥物可以減少暴食的衝動及症狀發作的次數,改善憂鬱及焦慮等症狀。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