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幕 「拍楸」精神串連四鄉五島

 Line

WeChat

眾所期待的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於今(5)日在梅石藝文中心隆重揭幕。由連江縣政府與中華文化總會共同主辦,本屆以「拍楸——你的海洋,我的陸」為策展主題,透過跨國藝術家、在地居民及志工共同參與,將馬祖的戰地遺址、漁村聚落、碉堡據點轉化為藝術展演現場,為觀眾開啟一場跨越歷史與當代、地方與世界的文化盛宴。
揭幕儀式以閩東語戲劇《拍楸的呵聲》拉開序幕,象徵島嶼間世代的呼應與延續。連江縣長王忠銘致詞表示,「拍楸」代表的是集體勞作與齊心協力的精神,藝術島正是這種凝聚力的體現。從縣府團隊、策展人、藝術家,到在地民宿、商家與志工,所有人都成為藝術島的一份子,共同編織出屬於馬祖的文化大網,讓這座邊境小島以自信姿態走向世界。


文化總會秘書長李厚慶指出,藝術島的價值不僅在於展覽,更在於連結。「藝術島讓世界的風吹進馬祖,也把島嶼的文化傳向世界。這份交流就是最珍貴的收穫,也是跨國共創的最佳見證。」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則強調,藝術島見證了馬祖歷史空間的再造:「一座座軍事據點不再只是冷戰遺址,而是充滿創造力的藝術場域。今年重新開放的 26、53、77 據點,讓我們看到軍事空間如何被轉譯為承載記憶與創新的文化場館。」
本屆總策劃吳漢中指出,藝術島是當代「拍楸」的延伸,展覽核心不僅在於重述馬祖的歷史與地景,也在於擴大公共對話,藉由藝術讓更多人走進馬祖,理解島嶼的多重面貌。

本屆策展涵蓋三大主軸:「前線馬祖」聚焦冷戰記憶,透過作品如陳界仁《帝國邊界II-西方公司》、柳幸典《哥吉拉計畫》等,將軍事遺址轉化為全球議題的文化場景;「島嶼的馬祖」則以常民生活為基礎,展現語言、信仰、飲食與性別記憶,如陳敬寶的攝影系列《尋常人家》與林聖峰的裝置《海量》,呈現島嶼的文化肌理;「海洋的馬祖」**則透過竹編裝置《拍楸-簍光・竹影》、聲音影像計畫《十人十海》,以及漁村意象裝置《漁夢》等,重新詮釋討海文化與世代傳承。
國際藝術家也帶來獨特視角。日本藝術家柳幸典以核災與能源危機為靈感,將廢棄體育場改造成批判空間;加拿大組合 Pierre & Marie 以《Big Other》探討島嶼與他者的關係;馬來西亞藝術家朱威龍則以風動裝置重現漁村夢境。這些作品跨越國界,卻與馬祖的文化語境緊密交織。
在地居民的參與同樣關鍵。北竿耆老黃鵬武承襲拍楸精神,願意將漁業文化口述傳承給更多人;志工代表馬亞梅則分享,藝術島讓她一次次回到馬祖,因為這裡不僅是展覽現場,更是故事與社群的連結。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將持續至 11 月,展區遍布四鄉五島的碉堡、澳口、民居與電廠。觀眾將在行走之間,體驗藝術如何重構戰地與漁村的日常,並重新理解馬祖作為「世界島嶼」的文化意義。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拍楸-你的海洋,我的陸
展期:2025/9/5-11/16
藝術島各項資訊:https://portaly.cc/matsubiennial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