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旗山糖廠第一課鐵道課 版圖消失

 Line

WeChat

已經停止製糖的旗山區旗山糖廠,在鐵道未拆除前,除運輸甘蔗原料、香蕉、蔗渣外,還兼營客運業務,在旗尾至九曲堂的一條狹窄軌鐵路上,可說是「相當忙碌」,「鐵道課」編制內外的員工,動輒五、六十名以上,冠於其他課室。

旗尾經美濃到竹頭角的鐵路,因客運及甘蔗原料減少不敷成本,於民國五十幾年間拆除,旗尾至九曲堂的鐵路,則於民國72年全數拆除。從此,旗山糖廠鐵道,完全消失在旗山區、美濃區、大樹區的版圖上。

旗山糖廠於1909年創建,舊稱「旗尾糖廠」,民國51年7月1日更改為現名,據一名退休的吳姓員工說,當時糖廠員工的待遇,不是很高,但足資湖口養家,因此,許多人都嚮往到旗山糖廠工作。

這名員工說,二次大戰期間,製糖工廠受到美軍的轟炸,廠房殘破不堪。台灣光復後,幾經搶修,才恢復製糖效能,也因缺少人力,許多人想方設法要進入糖廠工作。

糖廠設有農場課,因製糖工期僅三個多月,因而,各方求職者都以能進入行政單位為優先考量。光復後的糖廠,除本線(旗尾站至九曲堂站)外,還有「圓潭線」(旗山車站至大林、杉林)、「美濃線」(工廠經手巾寮至美濃獅山)原料區的原料線當時糖廠製糖、客運業務,方興未艾,亦需人孔急。

這位員工提供一張民國37年拍攝的老照片說,那時的「鐵道課」員工多達70多人,那時為歡送課長榮調,在一輛蒸汽火車頭前「留影紀念」。還不包括本線在外的各火車站員工。

民國72年鐵路拆除後,曾經是旗山糖廠員工最多、最大的「鐵道課」,黯然退出,失去舞台。

老員工唏噓,旗山糖廠依山傍水,楠梓仙溪蜿蜒而過,昔日每天壓榨甘蔗量為1500公噸,並以品質精良的特製白糖聞名,因腹地狹小,想要轉型,有其先天上的困難度。製糖工場於2003年7月1日停止製糖。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