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尿磜仔小伯公」對聯 寄託民眾的崇敬與企盼

 Line

WeChat

   「尿磜仔小伯公」,已不知起造於哪一年,她位於鳥磜仔路的盡頭上坡處,是一間以水泥建造的小小伯公祠,她的對聯「公公公十分公道、婆婆婆一片婆心」,十分有趣,亦頗富哲理;不僅僅將土地公、土地婆的古道熱腸及俠義心腸表露無遺,對於人世間更具啟示意義。

   「尿磜」二字,當地人的說法不一,有人說是原住民語音譯;有人主張指的是小份坑溪流經此處,小小的水流有如尿水流滯;也有人認為此處地形似女性生殖器,但都已無法證明。

   新竹縣北埔鄉志記載,該鄉有個「水磜村」,水磜是客語「瀑布」的意思,因為在水流上游,很多地勢落差的地方有瀑布。若依北埔鄉志的說法,那麼「尿磜仔」,即可以理解成此地溪水不大,長年細流如人之「屙尿」,現場觀察,溪流夾處兩岸石壁下,潺潺淙淙,或可加上地形如女性外陰,故客家話以「尿磜」名之。

   根據頭份市上興社區發展協會的調查統計,「河背伯公」(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土地婆為伯婆)共計20處,這20處伯公祠反映了客家庄對伯公的感念,以及對於所生所長土地的尊崇與敬重。

   從當地人稱這些「伯公祠」的名字中,看得出當地地名的演變,比如「長崎伯公」,「長崎」二字不是年輕人認知的日本「長崎縣 」,而是此處在「永和山水庫」未建之前,有一條通往三灣永和山的小徑,坡陡而蜿蜒,客家話稱為「長崎」(conˇgia)而得名,而當年也尚未有路名,門牌名稱即為「長崎伯公##號」。

   「公道」、「婆心」是人類社會重要的兩種德性。尤其在庶民生活中,總需要有「片言折獄」的人主持公道,方能服眾;亦需有「古道熱腸」者奔走服務,方可聯繫彼此,凝聚共識。而伯公廟是庶民生活的信仰中心,居民在農曆每月初一、十五,不論是三牲、蔬果、飲料,還是簡單三柱香,都虔誠的敬拜村里裡的守護者。

   在苗栗縣頭份市「上興」、 「下興」兩個行政里,市民及當地居民仍以古地名「河背」名之,以這兩地都位屬中港溪東岸,東興大橋以東一直都是共同生活圈,小孩上同一所小學,大人同往一個市場買賣、車站搭車、醫療院所看病。民國70年代以前,不論是學校運動會、酬神做大戲,幾乎「河背人」都出動,彼此相識、相助,甚至通婚,是一標準的台灣鄉下村里聚落生活型態。

   人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尤其常人社會,冤屈而不得伸張的事情多如牛毛;小老百姓在柴米油鹽中掙扎還且不及,以法律司法之途求救更走投無路;此時,只有將心意寄託在「舉頭三尺有神明」,期盼冥冥之中的神祇主持公道,以求實踐公平正義,「土地公」離自己最近,自然將個人期盼的「公公公十分公道」投射在土地公身上了!

   正義無法伸張的最大緣由,是大部分人們面對不公不義的事情,卻認為與自己無關而保持沉默。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在他晚年的時候寫了一首很有名的《懺悔詩》,部分詩句是這樣的:「當他們關押社民黨人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又不是社民黨人;當他們逮捕工會人員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又不是工會人員;當他們逮捕我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能為我說話了。」

   因此,冷漠而自覺事不關己,是社會疏離的主因之一。古語說「苦口婆心」,這種懷抱仁慈而不斷反覆勸說的人,或許已經被政客操弄而噤聲,即使心知肚明,也只能把到嘴邊的良言吞回  去,免得遭人白眼厭惡。而「婆婆婆一片婆心」就只存在於神界了!

   「十分公道」、「一片婆心」,在對聯要求上亦非常工整,詞性相同、平仄相對,嵌上「公公公」、「婆婆婆」也可以「互文」修辭視之,這樣一來,土地公、土地婆都「公道」「婆心」。另外,將土地公、土地婆同祀在福德祠中供民眾敬拜也偶見之,頭份市區最大的福德祠即是此例。

圖:頭份市河背庄「尿磜仔小伯公」/河背庄農園主人  劉明芳 攝影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