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五營與送白鶴祭典 劉自仁精闢解說連結

 Line

WeChat

日本佔領台灣的征台「牡丹社事件」,不僅成為台灣史發展的重要事件,更在地方上留下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對宗教有深入研究畢業於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的劉自仁,有深入研究與分析。

劉自仁指出,自古信仰反映人群既有的體制與組織,其中不少民間信仰中,就出現了軍事化的現象,民間的五營信仰,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而「牡丹社事件」後的清朝「淮軍」與神明「保生大帝」之間的「軍事與信仰」關係,更是密不可分。

劉自仁舉屏東縣枋寮鄉的保安宮為例說,牡丹社事件發生前,今枋寮地區早已在清朝康熙年間劃入鳳山縣內,為清治時期的國境之南,雍正8年(1730)軍工廠的設置,因軍工人力需求增加,吸引百姓進駐,逐漸在附近形成村落,其中的「北勢寮庄」以軍匠與軍工料相關人員為主要居民。各村落居民因軍工廠所帶來的附加經濟積攢財力,乾隆43年(1778)起陸續建宮廟,北勢寮庄居民受瘴癘肆虐,為求平安,乃鳩資興建「保安宮」,奉祀「保生大帝」。

在牡丹社事件後,清朝為了開山撫番,派駐大批軍隊進駐枋寮,面對不可知的未來與環境,寄託當地的信仰,因而與北勢寮保安宮產生了連結,進而衍生出不同於其他廟宇的「五營系統」,以及「送白鶴」的特殊祭典迄今。

劉自仁強調,即使人事已非,地景不再,但在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歷史,會以不同的形式保存下來,留待我們去探索去發掘,也常常會發現歷史的番外篇。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