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溫差大幼兒氣喘進入高發期 久咳不癒、食量、活動力差 超過2週是警訊

 Line

WeChat

阮綜合醫院兒科醫師于靜雯提醒,氣候劇烈變化帶來「隱形威脅」,幼兒型氣喘的發病年齡正逐年下降。依據近年臨床觀察,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4月,氣溫驟降與日夜溫差超過10度的天數增加,便進入幼兒氣喘的高發期。
值得關注的是,過去多在3、4歲後才較常確診的氣喘,如今從2歲以下,甚至未滿1歲的嬰兒就可能出現氣喘症狀,對新手父母而言更需提高警覺。
于靜雯指出,氣喘並非單純呼吸道感染,而是一種慢性發炎疾病,與遺傳、環境及生活習慣等因素都相關。1歲以下幼兒因無法表達不適,診斷難度較高,但家長可從幾項「核心警訊」觀察:久咳不癒、呼吸出現喘鳴或吵雜聲、夜間或清晨咳嗽頻繁、活動力下降、餵食困難或易咳到嘔吐、症狀反覆出現超過兩週,加上家族有氣喘病史或抽血顯示過敏體質,基本即可確診。
她表示,幼兒型氣喘與多重因素重疊有關,其中「過早感染」與「環境污染」是發病年齡下降的主因。嬰兒出生後前9個月有抗體保護,但若太早送托嬰中心,或家中有上幼兒園的兄姊返家帶來病菌,容易導致嬰幼兒反覆感染並誘發氣喘。此外,長期處於霧霾、工廠廢氣、二手菸等空污環境,以及過多攝取如薯條、雞塊等發炎性食物,也可能加劇發炎反應,提高氣喘風險。
對於家長擔心幼兒太早用藥,于靜雯表示,幼兒氣喘並非終生性疾病。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可完全痊癒,另有三分之一症狀會明顯改善,急性發作頻率也會隨年齡上升而降低。
她建議,幼兒氣喘的預防可從孕期開始,孕婦宜多攝取天然、具抗發炎效果的食物;家庭環境需保持空氣清潔,避免長時間待在空污、二手菸或三手菸的環境。新生兒應避免接觸人潮,家人返家後應先洗手、消毒並更換外衣,減少病毒傳播風險。居家亦應降低過敏原,包括避免放置絨毛玩具、飼養貓狗等寵物,保持室內乾燥整潔,以減少塵螨、黴菌滋生,共同為孩子打造更安全的生長環境。
圖/阮綜合醫院兒科于靜雯主治醫師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