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創新高速冷卻與熱傳技術 臺科大曾修暘連結生醫與半導體榮獲吳大猷紀念獎

 Line

WeChat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曾修暘長期專注熱傳技術、半導體製程與生醫工程等領域研究,成果應用於散熱、半導體與醫療產業。近年來,他以表面科學與兩相流體為基礎,結合微奈米先進製程技術,展開以熱傳與高速冷卻技術為核心的前瞻研究方向,致力提升散熱效率,並開發出沸騰熱傳與高速冷卻、低溫保存與微流體檢測等多項關鍵技術,獲得2025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殊榮。
隨著高科技產業對高效熱管理與冷卻技術的需求持續攀升,曾修暘團隊透過改變表面特性,抑制沸騰冷卻過程中的氣膜效應,使熱傳效率提升數倍,大幅加快降溫速率。同時,曾修暘將這項技術用在細胞保存領域中,能讓細胞在極短時間內迅速降溫,避免冰晶生成造成細胞損傷,成功達到玻璃化保存的效果,曾修暘表示,這項技術未來除了可應用於臍帶血、精子與卵子等細胞的低溫保存外,亦具備延伸至電動車及AI數據中心冷卻系統等領域的潛力。
在邁向學術卓越的同時,曾修暘也與產業保持密切合作,他已連續數年執行台積電產學合作案,聚焦先進製程的良率提升與解決熱傳問題;同時也與上銀科技等企業合作,針對高精度機械加工過程中的發熱問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這些合作經驗讓他更深刻體會到前瞻研究的重要性,「學界的強項是探索與深究,業界的強項是優化與量產。」曾修暘認為,唯有透過學界的帶領與試錯,引導新技術發展方向,就能協助產業突破現況、找尋新藍海,使創新技術發揮更大的價值,由此便能形成良性循環、達到雙贏。
在回到臺科大任教前,曾修暘於海外求學並從事研發與創業工作逾13年,曾修暘回憶:「在我求學的年代,實驗室裡最優秀的學生一定會以當教授為優先選擇,並以能進入研究型大學任教為榮。」他深信科研是推動國家進步的力量也是保持競爭力的基石,於是懷抱著回饋的信念回到故鄉,希望能以自身專業透過科技創新讓台灣更加強大。
獲得「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對曾修暘而言是一種肯定,卻也是刻苦艱辛的印記。個性低調內斂的他坦言,研究的過程相當辛苦,遇到瓶頸時,往往需要跨出熟悉的領域,答案常常來自其他學科,這也是他重視「交叉創新」的原因。此外,在研究、教學與帶領團隊的過程中經常遭遇質疑與挑戰,讓他不斷反思甚至動搖其原本堅信的傳統價值、學術研究的意義與高等教育的目的,但這個獎項排除了他心中的困惑與矛盾,讓他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也更加堅信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曾修暘目前主要教授流體力學、熱傳學與工程經濟學等課程,並參與教育部智慧製造計畫,開設微製程實習課,對教學始終充滿熱忱,且兩次獲得校內教學優良獎、一次優良輔導獎,並四度獲機械系學生票選為績優教師。同時,他也擔任機械工程系副主任,協助系務推動與行政管理工作。他認為,研究、教學與行政並非互相衝突,而是相輔相成的循環,研究讓教學更具深度,而教學與行政工作則使他更了解教育環境的需求與變化。
曾修暘以「教授如經驗豐富的老船長、學生如新手大副」比喻師生關係,「在航向未知的海域時,有時我就像哥倫布一樣,不知道下一步是否能發現新大陸。」他強調,高等教育的核心在於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與技術的填鴨式灌輸,他也期待學生在和他一起航行的過程中,逐步累積經驗,最終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船長去發現更多的新大陸。
正因如此,曾修暘特別注重態度與思維的養成,致力塑造學生「務實」、「創新」與「應變」能力。博士三年級學生葉永明分享,他從老師身上學到最多的是「面對困難不放棄的精神」,老師除了會指導帶領實驗方向外,實驗室也很注重思辨的過程,同學間在討論交流中激發創意。
曾修暘也勉勵年輕學子做研究時「不要跟風」,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與遠見,踏實尋找問題、勇於創新並解決問題,而非僅追求短暫的熱度,唯有如此,才能在科研與職涯發展的航道上穩健前行,開創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其他熱門新聞
桃客司機毆打高中生事件的管理與教育省思

桃客司機毆打高中生事件的管理與教育省思

2025/11/02

陳漢典、Lulu高雄合體甜蜜跨年! 主持夢幻組合阿本、木木強勢助陣「雄嗨趴」火力全開迎2026

陳漢典、Lulu高雄合體甜蜜跨年! 主持夢幻組合阿本、木木強勢助陣「雄嗨趴」火力全開迎2026

2025/11/03

將靈感打磨成生活 一位金工職人的自白

將靈感打磨成生活 一位金工職人的自白

2025/11/02

正修科大校友回娘家賀母校六十週年  奇蹟傘兵秦良丰重返母系展現生命力

正修科大校友回娘家賀母校六十週年 奇蹟傘兵秦良丰重返母系展現生命力

2025/11/03

 樂活九九、重陽GO GO GO-銀髮趣味運動會熱力登場

樂活九九、重陽GO GO GO-銀髮趣味運動會熱力登場

2025/11/03

「童畫+1 兒權共舞」 嘉義市114年國際兒童人權日活動 宣誓守護兒童 打造更友善孩子成長的環境

「童畫+1 兒權共舞」 嘉義市114年國際兒童人權日活動 宣誓守護兒童 打造更友善孩子成長的環境

2025/11/02

美濃湖溼地工程成功復育水雉 連獲兩大獎 高市觀光局攜手鳥會打造生態旅遊天堂

美濃湖溼地工程成功復育水雉 連獲兩大獎 高市觀光局攜手鳥會打造生態旅遊天堂

2025/11/02

「2025台中市民野餐日」盛大登場!全市29區同步野餐  草地閱讀掀熱潮

「2025台中市民野餐日」盛大登場!全市29區同步野餐 草地閱讀掀熱潮

2025/11/02

屏東鐵道文化觀光祭登場 紙風車華麗開演掀熱潮

屏東鐵道文化觀光祭登場 紙風車華麗開演掀熱潮

2025/11/02

千人共遊石棹步道群 走進秋天最美的嘉鄉步道

千人共遊石棹步道群 走進秋天最美的嘉鄉步道

2025/11/02

「2025高雄Wild Wild野生活」X「高雄萬聖節」雙活動加持吸引60萬人次

「2025高雄Wild Wild野生活」X「高雄萬聖節」雙活動加持吸引60萬人次

2025/11/03

嘉義好戲不間斷 傳統藝術民間劇場熱鬧開演 唐美雲青年團、明華園天團壓軸登場

嘉義好戲不間斷 傳統藝術民間劇場熱鬧開演 唐美雲青年團、明華園天團壓軸登場

2025/11/03

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劉美枝  告別她一生行善的傳奇

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劉美枝 告別她一生行善的傳奇

2025/11/03

高雄榮總歡慶35週年慶典  表揚優良醫師  共創永續醫療

高雄榮總歡慶35週年慶典 表揚優良醫師 共創永續醫療

2025/11/03

【2025臺北白晝之夜】十週年「Hi Story」圓滿落幕 圓山夜未眠 湧入50萬人次共創屬於臺北的故事

【2025臺北白晝之夜】十週年「Hi Story」圓滿落幕 圓山夜未眠 湧入50萬人次共創屬於臺北的故事

2025/11/02

守護偏鄉長者骨本健康 嘉義基督教醫院深入阿里山推動骨鬆防治

守護偏鄉長者骨本健康 嘉義基督教醫院深入阿里山推動骨鬆防治

202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