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今(17)日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宣布「風華再現—歷史中的流行音樂年代系列活動」起跑,從臺灣音樂館館藏音樂文物出發,透過特展《鄉愁‧流轉與禁聲噤語:1930–1980年代國臺語流行歌曲》、演唱會《歌‧在光陰裡:1930–1980風華年代》,及多場推廣講座等多元方式,再現1930至1980年代臺灣國臺語流行音樂的風華歲月。
本系列活動由《鄉愁‧流轉與禁聲噤語:1930–1980年代國臺語流行歌曲》特展揭開序幕,自10月17日至26日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西5-1、5-2館展出。總策展人徐玫玲教授指出,特展共規劃五大主題區,從戰後臺語歌曲的新風貌、上海時期國語歌曲的傳入與本土新創、外來文化與翻唱風潮的衝擊,到臺灣歌手走向國際的「臺流」歷程,完整梳理國臺語流行音樂的變化。各展區皆具鮮明設計與主題,並以臺灣音樂館館藏出發,延伸呈現不同時期的流行文化。觀眾不僅能重溫臺灣第一個歌唱電視節目《群星會》經典片段、歌舞廳的舞臺風華,還能走進呈現戒嚴時期查禁公文與報導的「禁歌與愛國歌曲區」,近距離欣賞當年遭禁的黑膠唱片。展場更融入光影互動裝置與多媒體放映區,每天播放不同影視作品,並設置K歌機,邀請觀眾親身體驗卡拉OK的流行魅力。
特展期間,兩個週末亦將舉辦五場推廣講座,邀請不同世代的音樂人、學者與歌手,帶來跨越時空的音樂對談。內容包括黃仁清與「臺灣鼓王」黃瑞豐重溫唱片全盛時代的回憶;陳宏銘與劉玉霖透過講唱重現禁歌年代與校園民歌的興衰;「寶島歌后」紀露霞親臨現場,與資深製作人劉國煒一同分享經典曲目與舞臺人生;許石家屬與資深歌手林秀珠、高義泰共同回顧許石的創作軌跡;以及由虎神鄭峰昇與趙家駒探討臺語新浪潮對當代創作的影響。主題多元且貼近臺灣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將為觀眾帶來更深刻的文化體驗。
此外,《歌‧在光陰裡:1930–1980風華年代》演唱會,將於10月24日晚間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演出曲目以特展主題為依據延伸,匯聚跨世代音樂人,串起半世紀的音樂記憶。上半場由金曲歌王謝銘祐與「麵包車樂團」帶來《草螟仔弄雞公》、《望你早歸》、《黃昏的故鄉》等經典曲目,以現場彈唱喚起民間音樂的純樸與懷舊氛圍。下半場則由「臺北爵士大樂隊」致敬當年對臺灣流行音樂貢獻卓越的「鼓霸樂隊」,以爵士編制重新詮釋國語經典,並邀請寶島天王謝雷演唱《苦酒滿杯》、《多少柔情多少淚》等代表作,八點檔主題曲女王金佩姍則獻唱《一代女皇》、《何日君再來》等名曲,重現華語流行的多樣風貌。壓軸登場的「董事長樂團」則以《無緣》、《熱情的沙漠》等舊歌新唱,為觀眾帶來跨世代共鳴的搖滾能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陳悅宜主任表示,流行音樂不僅是大眾娛樂,更是記憶與情感的寄託。不同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偶像與話題,而那些歌聲,更是跨越時光的共同語言。這次選擇1930至1980年代的音樂為主軸,希望讓大家重溫那段美好時光,也讓新世代瞭解當年歌曲的風情與韻味。透過特展與演唱會的雙重呈現,期待讓更多人理解臺灣流行音樂在不同年代所承載的歷史意義,並藉由音樂的共鳴,感受文化持續的生命力。
這次系列活動以館藏出發,透過特展從各面向呈現國臺語流行音樂發展特色,再藉演唱會以精緻改編與跨世代對話重現光陰歲月的歌聲與情感,讓旋律化為深植人心的鄉愁回音。臺灣的流行音樂,既是記憶的縮影,也是時代的聲音。更多展覽與系列活動資訊請上臺灣音樂館粉絲專頁查詢,10月24日《歌‧在光陰裡》演唱會門票現正熱售中,邀請歌迷朋友儘早購票,共同走進屬於臺灣的流行年代(售票連結: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95342853185587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