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路燈光害惹的禍 玉米農「說不出口的苦」

 Line

WeChat

嘉南農鄉日漸寂寥,政府德政廣施,連田間產業道路都豎立夜間照明的路燈,農村不再月黑風高,老農不需再摸黑巡田,但有些農作卻反受「光害」,特別是玉米,路燈下的玉米植株因光合作用失調,幾乎都「只會長不會生」,結不出玉米穗,這是玉米農「說不出口的苦」。

早期嘉南平原的農村,入夜後田間就一片漆黑,大地「暗矇矇」,農家夜間輪灌都得帶著手電筒照路。後來政府在農村產業道路普設「水銀燈」後,解決農家「摸黑之苦」。

但傳統式的「水銀燈」沒跟上時代的腳步,亮度不夠,易故障失明又耗電,於是後來改用亮度更高、「壽命」更長的LED路燈,使得農村入夜後,田野間箊產業道路都大放光明。

農家感受到政府這項德政,額首稱慶,但沒多久,就開始覺得「好像有些怪怪的」,種在路燈下的玉米「怎麼一直長高,但腰部就是結不出玉米穗來?」

明明整塊田的玉米都是同年同月同日下種,遠離路燈的玉米都己經結滿玉米穗,但靠近路燈下的玉米植株,生長特別旺盛,都長得一樓高了,卻看不到腰部結出玉米穗來。

甚至離路燈較遠的玉米都己經成熟快採收了,但路燈下的玉米植株卻還一片翠綠。老農們三五成群在田邊、庭院、店仔口及廟口騷首苦思「到底係安怎,那也安捏」,卻丈二金鋼摸不著頭緒。義竹中平村顏姓老農說「恁八種數十年的玉米,沒曾遇過這樣的問題,為何今麻變安捏?」

這個現象讓嘉南農村玉米農苦了數年後,答案才被破解,「原來問題出在路燈的光害」,因為入夜後路燈大放光明,從黑夜照到天亮,造成玉米的光合作用失調。有老農比喻「這有點像女性月經失調」一樣吶,但卻又不能去找婦科醫生幫玉米「調經」,這逗趣的比喻讓彼此笑彎腰。

因為路燈下的玉米,「都沒在休息,整天都在生長,沒有開花結穗傳宗接代的憂患意識」,所以,只會一直長高,忘了要開花結穗。老農因此形容這些燈下的玉米是「會大抹生的蕃麥」或「會長不會生的蕃麥」。

這種光害持續危害嘉南平原好多年,到處可見。燈下「會大抹生的蕃麥」面積大約都在二十坪左右,光害所至,無能倖免。數量約一、二百棵,保守估計,減收的玉米重量約近百斤。

老農找到「都是路燈惹的禍」的答案後,初始「有苦難言,幹譙在心內」,甚至偷偷破壞路燈電源。但這終究不是辦法,斷了電道路不亮,於是紛紛向政府農業部門及地方農會等相關單位提出反應,在不能沒有路燈的前提下,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最終找出在路燈加掛燈罩兼顧有路燈又盡量壓縮光害範圍的辦法,請台電加掛燈罩擦屁股,台電友善嘉惠農友,仁盡義至「加料不加價」。

於是在短短數年間,嘉南農村田間的產業道路的路燈,都加掛燈罩,如果路燈下兩側都是田地,就加掛全罩式的燈罩,如果只是一邊有農地,就加掛半罩式的燈罩,只遮擋一邊的光源。所以,農村田間的路燈「長相」跟市區的路燈「燈桿一樣,燈罩不一樣」。

旅外的農家子弟返鄉時難免大驚小怪「莊腳的路燈長的不一樣」。義竹東過村傑出農家子弟、前立委郭玟成就是其一,他老家前的玉米就是「會長抹生」,燈罩也跟小時候看到的不一樣,「五告龜怪 (奇怪)」,害他沒玉米吃,他好奇找來三叔公九嬸婆問半天,最後才知道「原來攏係路燈光害惹的禍,不是阿共仔的陰謀」。

幾年前台南仁德一位八十歲的蔡姓老農,自家菜園所種的玉米,曾有一株生了「九穗」的玉米,這是相當罕見的,這位老農種了五十幾年的玉米,「生目睭長眉毛」以來未曾見過這麼「多胞胎」。

那一年,他家菜園邊增設了一支路燈,他懷疑又是路燈搞的鬼,所以,那株玉米才會「珠胎」暗結,一次生九穗,但懷了太多「胎」,營養不良,一支也沒吃到,白種一場。真相到底是那株玉米基因突變或路燈「懷璧其罪」?沒人出面主持公道,謎底至今還留在仁德待解。

事實上,玉米的生長特性,屬於半日照的植物,只需要短日照就可以生長得很好,也就是一般日照時間八小時就可以正常的成長,總日照時數必須控制在12小時內,半夜路燈「光歸冥」、玉米像吃了興奮劑,該睡不睡,光合作用失調,影響到玉米植株的「生理週期」,導致開花延遲,甚至只開花不結穗。

有些老農心想,留著燈下的玉米植株無益,不如把它砍除,拿去村內五行方位的「營寮」做「馬草」,省得浪費土裡的養分,但這招失敗收場,因為砍下這些比一樓還高的植株,光源反而會更擴散,影響範圍更大,不如就留著它當「遮光牆」,反正玉米價格不高,損失不大。中平村顏姓玉米農認命的說,這不是氣候異常造成的,而是人為無心之害,「就當半夜遇到夭壽賊或惡夢一場吧」。

藥品廣告「斯斯有兩種」,光害更多種,玉米「會長抹生」只其中之一。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