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於十九日圓滿落幕的第一屆台灣自然財務相關揭露 (The Taskforce on Nature - 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 論壇成功地讓台灣的永續志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場別出心裁的永續盛宴邀集了許多跨界的傑出人士,在TNFD的框架之下,就人工智慧的運用、友善的環境治理、經濟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生物學發展趨勢與TNFD的關聯等等相關議題各抒己見。論壇在台大水工所主任施上粟教授的致詞下開始,施教授以其水利工程相關的專業背景發表對於水資源永續運用的研究心得,其次由智慧生態協會 (Smart Eco Society SES) 發起人之一的李博士簡述了TNFD框架,並說明該框架如何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IUCN) 所公佈的STAR (Species Threat Abatement and Restoration物種威脅緩解與復育標準) 與人工智慧相互結合,值得一提的是論壇充分以現有的人工智慧解決了語言障礙,由陳迺欣設計師所統籌的論壇議題系統完整的以三種語言 (中英日) 供與會者直接審視所有講者的演講內容,不僅如此,與會者也能夠透過該系統與人工智慧對話,這也創下了一個新紀錄。
論壇不以艱澀的學術作為出發,而以解決困境作為發想,例如由嘉義縣布袋鎮好美農漁產執行長鄭怡雯女士所發表的「經濟發展與鳥類生態的和諧發展」讓與會者充分了解第一線農漁業者對於永續發展的努力,對於所有與會者而言,這也是一個絕佳機會,在鄭女士既生動又活潑的講解下,簡報影片中群鳥飛翔的畫面彷彿就在眼前,嘉義縣布袋鎮好美里的魚塭儼然與會場形成了平行宇宙,又例如由智慧生態協會發起人之一的胡先生所發表的「運用AI打造自然共榮的經濟」主題,讓與會者對於台灣的人工智慧能力有了初步的理解,胡先生堪稱是目前使用人工智慧並成功運用於生物辨識及統計方面的專家,迄今已執行超過十餘種不同性質的辨識系統,例如綠蠵龜、小白鼠、結核菌病毒、阿米巴原蟲、倉鼠等等,有趣的是胡先生是自學而成,具有跨界特色也是此次論壇所有講者共同的因子。

論壇講者除了本地的傑出人士之外,也包含海外的專家與學者,例如來自於日本九州佐賀縣鹿島市建設環境部聯合國拉姆薩濕地公約 (Ramsar Convention) 推進室的中村紗耶香女士專員,他所發表的「先進案例 —— 佐賀縣鹿島市的環境教育」名符其實地傳遞了來自佐賀的成熟作法,佐賀縣鹿島市儘管缺乏資源,但卻擁有相當完整的自然環境,尤其是鄰近有明海,使其在魚蝦貝類及鳥類的豐富程度上冠絕日本全境,該市也設計出許多優秀的生態教育課程,這些課程也如實的編入當地的中小學教育中,甚至以必修及選修作為畢業門檻,令人驚豔的是課程中亦包含實作,例如泥灘全體驗、鳥類辨識等等,日本的地方教育制度擁有相當的自主權力,而佐賀縣鹿島市的案例確實在日本獨佔鰲頭。又例如都留文科大學教養學部地域社會學科的田開寬太郎教授以「日本的環境教育」為題闡述日本環境教育的走向,相較於佐賀縣鹿島市的案例,田開寬太郎教授從日本大學教育的角度出發,詳細地描繪科技如何與生態教育結合,同時他也強調日本環境教育中實作的部分,舉凡學生如何透過實際觀察從而建立起對於昆蟲、魚類的知識,透過其精闢的演講,與會者得以知道日本的環境教育如何透過大學體系向下扎根。又例如一樣來自日本九州的鹿兒島縣出水市,由市長椎木伸一先生親自領軍,講述「出水市的萬鶴度冬與濕地治理」,鹿兒島縣出水市與佐賀縣鹿島市一樣設有聯合國拉姆薩濕地公約推進室,均屬於聯合國拉姆薩濕地公約組織所認證的會員,在日本全國只要轄區內擁有濕地環境的地方自治體幾乎都是聯合國拉姆薩濕地公約組織的會員,所不同的是出水市更進一步取得拉姆薩濕地城市的認證 (全球目前僅有74座城市具有此一資格) ,拉姆薩濕地城市認證必須在有形及無形的城市治理上符合要求使得獲頒此一殊榮,前者指的是友善的濕地管理及生態保育的全面落實,例如出水市將臨海的部分稻田統一由市府管理,除可提供每年萬餘隻度冬鶴鳥的棲息外,也能避免人鳥之間的衝突,後者是濕地文化的保留及推廣,例如出水市所申請的濕地市徽廣泛的運用於出水市的地方特產上,也由於環境保育的成功,所孕育出來的農漁產品均是一時之選,又例如出水市早已將對於鶴類的生態教育劃設成為該市的特色教育,除了惠澤地方中小學的學生外,每年更舉辦所謂的鶴博士生態導覽博士選拔,過程嚴謹通過率僅十分之一,出水市在市長椎木伸一先生及其團隊的努力經營下,獲得此一榮耀實至名歸。
與日本佐賀縣鹿島市及鹿兒島縣出水市一樣,菲律賓巴拉望省公主港市 (Puerto Princesa) 也是聯合國拉姆薩濕地公約組織的會員,該市的環境與自然資源處秘書Myla Adriano女士以「巴拉望省公主港市的鳥類資源與觀光」為題分享,菲律賓政府在四十餘年前就已立法將整個巴拉望省 (該省主要為一狹長的島嶼,除主島外也有許多小島羅列其間) 列為生態保育區,除了嚴禁工業開發之外,也限制非友善的農漁業發展,例如巴拉望省周圍海域不得進行海釣,其目的是為了保護島上及週邊海域的生態環境,由於政策執行得相當成功,巴拉望省已成為旅遊業所認定的世界必須到訪的十大島嶼之一,島上著名的地底伏流也是聯合國所公佈的世界遺產,尤其是美不勝收的潛水環境與鳥類生態更是讓海外旅者趨之若鶩,菲律賓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特有種鳥類,僅巴拉望省就有近三十餘種的特有種鳥類,為了推廣巴拉望省豐沛的鳥類資源,巴拉望省每年舉辦名為PPUR (Puerto Princesa Underground River International Bird Photography Race) 鳥類生態攝影大賽,該比賽由官方完全主導並執行,由於舉辦得相當成功,每年均吸引大量的同好參加,除有效達成推廣巴拉望觀光的目的之外,更具備寓教於樂的意義,值得一提的是該大賽的委員會主席本身就是菲律賓的前任教育部官員,在其倡議之下,由該大賽所衍生的所有攝影作品,一律無償提供給菲律賓的中小學,作為生態教育的教材之用,大賽委員會也獎勵參賽者將攝影作品出版成冊,同樣也是以菲律賓中小學的生態教育為導向,Myla Adriano女士生動的講解不僅讓與會者了解此一大賽的意義,現場也有許多朋友有興趣參加該大賽。
事實上,TNFD是一種集合,它囊括了迄今為止最完善的永續標準,而不管是嘉義布袋的鄭女士、或是佐賀鹿島市、或是鹿兒島出水市、或是都留文科大學、或是菲律賓巴拉望政府等等單位,他們所有的努力都符合TNFD的要求,這些案例只需要套入其框架,就可輕易說明其所代表的TNFD意義。
論壇的壓軸由台南大學生命科學系的黃銘志教授主講「生物科學的發展與TNFD」,黃教授深入淺出的爬梳近代生物科學的演進,他以TNFD為本說明將來的生物科學必然走向數位化,原本專業的學術說法,由黃教授簡單扼要的提點,使得與會者都能進入生物學的殿堂,與會者都覺得不虛此行。
論壇的設定除了以解決問題為出發外,也以小而美的規模自詡,即使如此,仍吸引許多官員、學者及企業主到場參加,例如帛琉駐台官員、觀光署花東縱谷管理區官員、高雄科技大學學務長、日本九州產業大學教授、台中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代表、南山高中教師、台大教授群、台灣設計菁英協會、逐光慕影公司、Nietzsche Enterprise Co., Ltd、台大實驗林管理處、農田水利署七星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等等各產官學單位,顯示各單位對於TNFD均有濃厚興趣。論壇的小而美也反映在工作人員的組成上,主要的工作人員有翻譯馮鎧、林欣霓,這兩位年僅二十歲的文藻畢業生以精湛的日文及英文翻譯專業博得現場與會者的讚賞,論壇儘管以人工智慧解決的大半的語言障礙,然而現場依舊需要人的處理,馮鎧與林欣霓同學恰如其分地扮演神隊友的角色,另一位神隊友是台大的準博士何勝惟先生,何先生不僅精通土木工程也是專業的水產養殖專家,智慧生態協會的秘書長武女士則是居間協調的能手,顯見民間社團法人所具有的彈性與積極的面向已經與專業的台大水工所構築了雙贏的局面,此點或可為公部門所參考。
由於講者們的熱情,下一屆論壇已討論將由日本或是菲律賓克紹箕裘,並透過國際合作壯大台灣民間的強大實力,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