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遊民(街友)浪跡公園 不宜等閒視之

 Line

WeChat

111年(2022)2月20日清晨,筆者自凹子底森林公園晨運返家,途經騎樓見一位遊民(街友)捲身睡在冰冷的地上,當時氣溫僅攝氏13度,可說天寒地凍,露宿街頭其情可憫,頓時連想到公園也有一位身著薄衫、經年累月形單影隻棲身長椅的街友,油然升起惻隱之情,隨手寫了一篇「天寒地凍遊民如之何」報導,於「波新聞」、「奧丁丁新聞」等媒體上發表,該文建請相關單位關懷、重視遊民(街友)問題。
而自該文刊出後之三年半間,除原先長駐園中的壯年男遊民之外,園區中未再看到其他新遊民蹤影,但最近數月,筆者晨昏散步凹子底森林公園,卻發現園區中增加了三位新的遊民,其中兩位年長男性,一位 瘦小婆婆,他們外表雖然不至於到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地步,但整體形象邋遢;加上他們身旁腳踏車掛滿了大大小小袋子的隨身殘破家當,無時無刻在涼亭、石櫈或木、石長椅上,任意坐臥甚至橫躺地上睡大覺,就地吃喝滋生髒亂,讓很多市民及外來遊客望之卻步,無形中破壞公園美好景觀與形象。
揆之古今中外,任何都市城鄉,難免都有無家可歸長期自我放逐並流連於車站,公園、地下鐵等等公共場所的「街友」(俗稱「遊民」),無論在美國紐約、法國巴黎,台北、高雄….都不例外,因此遊民的照護早已成為都市社會福利工作重要的一環,以高雄市為例,市府社會局對遊民輔導不遺餘力,其下並設有三民、鳳山兩個遊民收容所,對遊民列冊訪視,不時噓寒問暖,唯有些遊民自我放逐成性,寧可在公園等地遊蕩、也不願接受安置過著規律作息,因此遊民酗酒、鬥毆、滋事,甚至挨餓受凍,生病暴斃的事件亦時有聽聞,凡此種種都是社會邊緣人的悲歌,雖然遊民們「年年難過年年過、處處無家處處家」,其實是調侃勝於譏諷,筆者一貫秉持「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世界理念,藉此再度建請相關社政機關、社福團體正視浪跡公園遊民的起居作息生態,加強關懷、輔導、安置,對他們所衍生的相關問題絕對不可等閒視之。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