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早期禮儀界的「三大天王」林信吉、何振成、蔡維碧,三人如師如友,留下佳話,是後輩的榜樣,他們三人當年「紅透半邊天」,碰到大吉日,分身乏術,有些主家還透過民代出面喬時段,指名一定要他們主持。
這三人當時,每年主持婚喪喜慶的場次,都破千場,特別是喪禮,有時一天多達五場。喪禮的時段有所限制,不宜太早也不能太晚,所以,常讓助手先到場前置作業,他們一抵達現場就拿起麥克風直接上場。
任何場合的主持,都不能失儀及失誤,場次又如此密集,所以,他們的絕活就是前一晚先做好準備,充分了解活動的主軸,特別是喪禮,必須百分百尊敬往生者,更需讓家屬安心,最忌諱無中生有說些似是而非的內容,甚至還得先了解告別式當地的民風民俗。
這三位「老先覺」中的林信吉、何振成已經辭世,「鐵三角」如今只剩大師級的蔡維碧仍活躍於業界。
何振成人稱「何老師」走得早,他於民國90年9月間辭世。他與林信吉「生前有約」,誰先走對方就得擔任告別式的禮師。林信吉信守約定,萬分不捨的送何振成人生最後一程。
數年前辭世的林信吉告別式時,何振成只能在九泉之下與林信吉相會。兩人生前有約,但誰都沒有爭先恐後的選擇,林信吉在告別何振成後,當場不捨的對陳姓友人說「老兄弟先走了,我沒失約,但他失約了」。
何振成是鼓山區哈馬星人,家裡經商,有長輩看準禮師這行業的前景,建議他往這方面學習,後來他也真的在這行闖出一片天。無負長輩的期許。
林信吉年輕時踩過三輪車載客,也賣過大腸豬血湯,三度在三民區豐裕里選里長都落選,早期高雄市很多黨外活動,包括68年底高雄市「美麗島事件」那晚的活動,也是他擔任主持人。
戒嚴時期的活動場合,不但上台的民主鬥士有事,連主持人都會殃及,林信吉生前說,那些年他常結束就趕緊收拾麥克風落跑,躲到朋友家,半夜看「警總 (指警備總部)」沒行動才回家。
他是拿錢辦事,受託擔任主持,但難免話說偏了惹禍上身,這種日子過得有點心驚,所以,民國72年間他改走禮師這條路。全盛時期的他,名氣不小,經常一天滿檔四五場。晚期因車禍腿被撞傷才逐漸淡出,他說「總不能坐著當主持人啊」。
民國96年7月21日,林信吉太太告別式,這一場,他萬分不捨的接受「行規」,把禮師的麥克風交給同行,沒辦法發揮他所長送太太一程。
但他全程以杖期夫身分口述悼念太太。他丹田十足,聲音略帶沙啞,主持告別式,語調含悲,但非親非故,不致流淚。送別太太當下,淚流滿面,傷心欲絕,真的掉淚了。林信吉直到七十幾歲還在接案,前後長達三十多年,他生前估計自己主持過數萬場,「真哭的就太太這一場」。
林信吉有一項鮮為人知的「嗜好」,就是每一場告別式的訃聞,他都收集,家裡牆角訃聞堆積如「山」,都快從地面頂到天花板,估計至少數千張。很少有禮師這樣做,問他留這些何用,他說「代表我一生送過這些老人家最後一程」。
林信吉生性樂觀,見人就叫「老兄弟啊」,生活中還童心未泯,主持幾場就去買一台小玩具車,閒閒在家玩玩具車,藉此調劑一下「天天送往生者」的幽情。他家的客廳各式各樣的玩具車,比當今「吊車大王」啟德重機公司還多出數百倍。
他往生後,這些訃聞與玩具車去向不明,人走茶涼,家人不想睹物思人,可能都已清掉。
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廉頗,「七十猶能食斗米」,蔡維碧堪稱是這「三大天王」中的廉頗,他今年七十歲了,但拿起麥克風主持任何婚喪喜慶活動,台風依然十分穩健,會場氣氛百分百掌握,未曾閃失,外界說「他夠格自負」。
蔡維碧在「三大天王」中,年紀最小但起步最早,26歲時就棄教鞭從金門回台轉行做禮師拿麥克風,至今已經四十多年,晚近這些年,他已經略漸淡出,多元發展接其他活動及培訓新世代禮師。
很多縣市培訓新世代禮師的課程,都邀請蔡維碧授課,傳道授業兼解惑。他說,世代必須交替,禮師也不例外,大學生命禮儀本科系畢業的年輕人大量投入,「留一分福氣給更需要的人」這是先輩應有的情懷,所以他去授課,保證傾囊相授,不會暗摃絕招。
蔡維碧被業界讚譽為「教授級」,不是浪得虛名。早期高雄市電台講古名人陳天龍 (楊金虎助選四大金鋼之一)偶爾也會應邀主持告別式,排資論輩他是「先輩」,但聽了初試啼聲的蔡維碧主持後,當場豎大拇指稱讚蔡維碧說「少年也,你可以,日後必能闖出一片天」。
後來陳天龍往生的告別式,就由蔡維碧主持,當天高雄市市各界仕紳冠蓋雲集,他全神貫注回報「先輩」的鼓勵,這場也讓他贏得口碑與自信。
蔡維碧每年主持的告別場次也是上千場等級,農曆七月期間,早期較少發喪,但他還是應接不暇,有一年他在農曆七月盲腸炎開刀,才三天,就有主家跑到醫院硬拜託他「無論如何都要出場,坐著主持都可以」,他最終跟醫院請假,抱病上陣,沒坐著主持,但一手拿麥克風,一手按住腹部的傷口,完成使命,這場景至今歷歷在目。
全盛時期的蔡維碧,幾乎滿檔,好時好日大家的,撞檔難免,分身乏術,有些主家還請民代找他喬時段,前一場提早半小時登場,後一場延後半小時舉行,挪出一個小時給蔡維碧「跑攤」的空間。
晚近這些年,蔡維碧較少主動去接案,多數是老朋友上門交辦,空檔他就受邀授課培訓新世代。他洞燭機先,早看準世代交替的必然,於是超前佈署,轉行多元發展,主持其他活動。
包括天上飛的飛機首航典禮、水上的船隻下水典禮、陸上的工地動土、建物上樑、落成、剪綵、選舉場等,連越南新住民在台舉行國慶都慕名找他主持,麥克風他還是拿不完。
俗言,「磨穿鐵硯自精通」,多元吸收學習自能滿腹經綸,現在的蔡維碧,只要事先掌握活動的主軸與主家的背景,上台不用看稿照本宣科,就能侃侃而談,「拿起麥克風就能說」,掌握全場也貫穿全場,場場贏得口碑,所以,案件接不完,但他不以為苦,他說「能服務大家也是一項幸福」。
告別式場的案子,一般多數來自於禮儀公司,有公訂價,林信吉、何振成、蔡維碧三人最為同行津津樂道的就是不會因「大牌」而漫天喊價,各自接案他們也都隨緣隨喜隨意,「有就賺,沒則贊」,接了案就是服務到讓人滿意最重要,有賺沒賺是另一回事。
「三大天王」都主持過不計其數的知名往生者的告別,林信吉經典之作是主持美麗島事件活動及前立法院長蘇嘉全雙親的告別式,蔡維碧則是初出茅廬主持前「藍寶石歌廳」董事長蔡有望的告別式一炮而紅。
何振成、林信吉、蔡維碧,三人同行但不相斥也不競爭,年紀最小的蔡維碧資歷最深,林信吉生前曾說過得到蔡維碧諸多的鼓勵,何振成也說過他常「暗中」學習蔡維碧的眉角,蔡維碧碰到他倆人則點頭叫「老大哥」。
這三人互有往來,林信吉與何振成甚至還曾聯合主持告別式,何振成負責主持家祭與公祭,林信吉則負責讀生平事略及代表哀家致謝詞。三人如師如友,留下佳話,但「三缺二」了,獨留蔡維碧憶往話當年。
這個行業,如今更競爭,後起之秀更早投入,至於誰能冒出,蔡維碧說,這不是靠造化而是看各人努力,他在傳授時都勉勵新秀們一心才能成就一藝,敬業、目色巧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