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蒲葵樹長出結實纍纍的蝙蝠 秋高氣爽 濕地裡的夜行俠 等你來發現

 Line

WeChat

每到夏天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就成為賞蝠秘境!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於114年7月5日(六)至8月31日(日)在鰲鼓濕地生態展示館舉辦「2025阿蝠夜未眠」系列活動,邀請大小朋友一起揭開蝙蝠的神祕面紗,探索濕地夏夜的主角—高頭蝠。

蝙蝠是世界上唯一會飛的哺乳類動物,這種晝伏夜出的生物,在多數人心中常與神秘甚至詭譎劃上等號,但其實蝙蝠早已與民眾為鄰,尤其在鰲鼓濕地生態展示館旁的蒲葵樹群,就住著一群高頭蝠,是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最忠實的住戶之一。

在鰲鼓濕地生態展示館 前的蒲葵樹上,可以看見大量的蝙蝠聚集在這裡忙著養育新生命,而這些蝙蝠叫做「高頭蝠」,小小的黃褐色身軀喜歡依靠在一起,有時數量甚至可達近三千隻,遠遠一看怎麼那麼像是巨大的果實。

每年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周遭的蒲葵樹與華盛頓椰子樹,是「高頭蝠」御用棲息地,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造就蝙蝠特殊的超音波回聲定位系統,從蝙蝠喉部肌肉快速振動、發出高而短促的頻率(高頭蝠介於40-85千赫,人耳約20千赫),經由嘴或鼻部傳出,當超音波碰到障礙物或飛蟲回彈後,利用超大比例的耳殼接受回聲中的訊息以傳至腦部,蝙蝠就能夠輕易地捕獲空中的飛蟲。

種子為了確保族群生存拓展領土並在競爭激烈環境中繁衍,經歷了數百萬年演化,發展出各式各樣利於傳播的形態。輕盈如羽毛的種子,隨風飄向未知的地域;膨脹如海綿的種子,在水中載浮載沉,被潮水給帶到遠方;還有一些種子,發展出奇形怪狀的硬棘或鉤刺,緊緊黏住路過的動物們,藉此移動到它們原先無法觸及的場所。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位於臺灣西南部海岸,是一個充滿綠意和生命力的地方,除了大片人工造林,還有許多野生植物群落,包括大量的濱海植物和自然演替而成的次生林,植物資源豐富多樣,這次活動主要透過各種植物種子的展示與生動的互動關卡,並搭配種子素材的拼貼創作,讓民眾親身感受種子旅行的方法,同時更深入認識鰲鼓濕地的生態之美。


圖:蒲葵樹長出結實纍纍的蝙蝠 (辜愷頡/攝影)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