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長翁章梁任內,積極推動縣內農業再生活化,透過文化觀光局結合民間企業,在雙甲子悠久歷史的蒜頭糖廠老舊倉庫,引入「嘉義蒜糖1906文創園區」,共創雙贏大局,再不久蒜頭糖廠的嘉義版「類高雄駁二特區」就將點亮,精彩可期。六大主題園區中最吸睛的將會是「遇見新疆」及嘉義優先伴手禮」,官民雙方用心看得見,蒜糖倉庫保證讓遊客更驚艷。
這次與官方合作的民間企業是克里薩斯生技,目前正在加緊趕工,預計在2026年春節前就可完成第一期工程試營運,先登場的倉庫包括東二、四、六號倉庫。第二期工程包括東一、三倉庫,預計明年三月完工。
這五座120年悠久歷史的老倉庫,一旦全部重新彩妝啟用,「蒜頭糖廠」入口處右側兩排的「嘉義蒜糖1906文創園區」,將會妝點成嘉義版的「類高雄駁二特區」,以全新風貌呈現在眾人的眼前。
克里薩斯生技黃姓董事說「這就是老幹新枝,只要用心,不但能開新枝冒新芽,而且還會開花兼結果」,文創文化,就是要這樣才能落地生根,向下紮根向上開花。
克里薩斯生技注入老舊倉庫的「主題館」,名叫「遇見新疆」,光是看這主題名稱,就讓最近去過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的遊客陳麗玲眼睛為之一亮,因為他提前進到庫房內,新疆的風情盡在眼前,一秒就看見新疆,不必大老遠跑到新疆去。
「遇見新疆」內,所有的裝置都是藝術等級的存在,也括新疆特有的民俗風情及維吾爾族鮮艷的服飾、鞋帽、毯織品、生活器皿及天山雪蓮實體乾燥花、冬不拉樂器等,琳瑯滿目,應有盡有,遊客未來還可租借現場提供的數百件服飾,更衣後走入數十公頃的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擺拍,讓自己如置身在新疆。
五個館各有不同的主題,夠讓遊客逛半天。如果再逛原有的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絕對是充滿知性的一日遊。
「遇見新疆文化館」老闆娘「阿莉婭」是來自新疆維吾爾族的新住民,她表示台灣真是一個宜居又友善的地方,她嫁到台灣後,還是非常恩念故鄉的風情文化,老公不捨,於是「不如給我一個縮小版的新疆,把新疆的風貌複刻在遇見新疆,解我思鄉情愁,從此我開始在台灣精彩每一天」。
位在嘉義縣六腳鄉的蒜頭糖廠,因為就在蒜頭村的隔壁而得名,它和屏東阿猴糖廠及高雄橋頭糖廠是日據時期台灣三大糖廠。蒜頭糖廠創設於1906年,明年2026年,正好是創設120年週年,也就是雙甲子,這是台灣糖業史之光。
克里薩斯黃姓董事表示,如果不是翁縣長及縣府文化觀光局團隊的大力推動,克里薩斯集團就錯失陪同蒜頭糖廠共渡「雙甲子」之光。因此,他呼籲屆時大家能「蒜糖雙甲子,攏來呷蒜糖」。
他表示,蒜頭糖廠老倉庫活化「嘉義蒜糖1906文創園區」,明年啟用後,將串聯周邊糖鐵小火車、田園景觀與地方農特產品,成為嘉義觀光新地標。這次的官民攜手合作,會讓百年糖廠再度閃耀,象徵嘉義不僅保存歷史,更勇於創新。
這也是縣府團隊承載著嘉義的糖業歷史,讓地方文化再生的重要據點,縣府團隊近年積極招商引資,讓產業、文化與觀光能夠相互結合的用心看得見,才能讓蒜頭糖廠更驚艷。這樣具文化深度與國際視野的館舍進駐,這是嘉義讓百年糖廠再生的一小步,卻是象徵嘉義向世界文化接軌的一大步。
阿莉婭表示,預計未來將規劃舉辦絲路音樂舞蹈節、民族工藝展與香料茶文化季等活動,帶給嘉義旅客多層次的感官饗宴,讓更多人了解「新疆的熱情」與「嘉義的溫度」在這裡交會成美好的文化篇章。
120年歷史的蒜頭糖廠是因2001年納莉颱風造成廠區淹水,製糖設備嚴重毀損而停止製糖業務。但停產後成立「蔗埕文化園區」,結合台糖特有的五分車轉型朝觀光休閒發展,廠區內也可欣賞到日式宿舍群及巴洛克式建築。
這裡距離正在施工中的台積電嘉義廠只有一條道路之隔,距高鐵嘉義站及故宮南院,都只有五到十分鐘之距離,明年「遇見新疆文化館」啟用後結合原有的「蔗埕文化園區」,將會是嘉義觀光產業的新地標,如此優越的條件,絕對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