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humbnail
移民署攜手新住民 搓出團圓暖心情

 Line

WeChat

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有「小過年」之稱,為協助新住民融合在地社區,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臺東縣服務站辦理「搓出團圓暖心情家庭教育活動暨法令宣導活動」,邀請臺東縣社區大學林見美老師及新住民家庭齊聚一堂,分享元宵節的由來,透過手作傳統湯圓,感受節慶氛圍,促進多元文化交流,讓在臺灣的新住民找到家的溫暖。

活動當日,林見美老師分享在臺灣一年中有兩個節令會吃到「湯圓」,首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習俗上會搓湯圓祭拜神明和祖先,吃湯圓也象徵祈求團圓、圓滿的概念。第二個節令是農曆元月十五日的「元宵節」,傳統上這天吃的其實叫「元宵」,也有全家人團圓的意思。上元「吃元宵」源自於宋朝,當時稱為「浮圓子」,明朝之後才改稱「元宵」。古時候吃元宵是今年開始的好兆頭,故每戶人家都會闔家團聚煮元宵及吃元宵,象徵讓家人團圓幸福。

來自越南的阮女士笑著說越南人是在農曆三月三日寒食節這天才有吃湯圓的習俗,越南湯圓包綠豆、加薑絲、七葉蘭,吃的時候加椰奶,做法吃法與臺灣大不同,今年雖然無法回鄉過節,但在這裡與大家共聚一堂搓湯圓,讓她感受到滿滿的愛與溫暖。來自泰國的董女士也分享,因為泰國有眾多華人,所以有一些節慶在泰國也可以看到有人在慶祝,但湯圓只有在冬至的時候吃,泰國湯圓的顏色非常鮮艷,湯底是椰奶,這與臺灣湯圓風味非常不同!董女士又說很榮幸能參與這場活動,能夠在臺灣吃到不同的湯圓,感覺心靈受到撫慰而溫馨,體驗不同於泰國的臺灣元宵節。

臺東縣服務站主任林明道表示,元宵節搓湯圓吃湯圓為我國傳統習俗,除了增加節慶的氛圍,也有家人團圓的寓意。藉由家庭教育課程邀請新住民夫妻共同搓湯圓,除了讓新住民朋友與移民署同仁拉近距離,也希望藉由活動讓無法返鄉過節的新住民朋友,感受到移民署的溫暖,一解思鄉之愁。站主任林明道提醒,移民署辦理新住民及其子女培力與獎助(勵)學金計畫,凡參加近3年勞動部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驗及格,且持有勞動部製發的中華民國技術士證者,皆可申請新住民證照獎勵金,報名期間自114年2月21日至114年3月21日止,詳情可至移民署全球資訊網或新住民培力發展資訊網查詢,歡迎有興趣的新住民及其子女踴躍報名。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